(三)建設“金義東都市新區”,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目前金華市區製造業較強、義烏市的物流貿易產業發展迅速、東陽的文化產業發展較為突出,三個地方發展各具特色、各有優勢,組團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很好,但由於“群珠無線、核心不強”,主體城市能級不高、龍頭帶動力不強,區域合作的利益平衡機製不能有效突破行政區劃分割障礙,一體化發展進程比較緩慢。規劃建設金義東都市新區,有利於集聚優勢資源,打造城市群黃金主軸,提升主體城市能級,探索城市群共建共贏的合作開發機製,成為浙江中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完善產業結構
第三產業直接關係著經濟發展的好壞。當前東陽市的第三產業體係不夠完善,層次較低,對經濟支撐作用不大。因此,要加快第三產業建設。大力發展商業物流貿易服務業,為產品流通提供更好的商業環境;發展金融業,為資金流通和利用提供金融渠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為經濟發展提供各類人才;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增大城市吸引力。目前義烏市正在進行國際貿易綜合改革和金融改革,要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大力發展以商貿為主導、現代物流、金融等服務業配套完善發展的第三產業。
(五)加快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變,提升製造業水平
對於東陽來說,隨著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崛起,該市先後形成了皮具箱包、縫配、金銀絲、塑料塑膠、草(竹)席加工、中國結等六大特色產業區塊。要在政策上給予引導促進企業技術研發,提升產品創新程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資源配置,大力培育骨幹品牌企業和開發區的建設,提高塊狀經濟的產業集聚水平。對於義烏來說,優勢行業主要集中在紡織品、服裝鞋帽和工藝飾品為主小商品行業,這些行業存在內部合作不緊密、研發設計能力低端、銷售渠道單一滯後、品牌運作能力匱乏等問題,要積極推進企業結構優化,著力解決塊狀經濟的同質競爭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增長方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推動義烏經濟從規模加工型向創新發展型轉變,加快“義烏製造”向“義烏創造”轉變,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小檬,孫愛田,欒維新.東北三省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比較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 (1).
[2]林仲豪,陳方.廣東與江浙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的比較研究——基於營商文化與要素稟賦的視角[J].理論月刊,2009(11).
[3]唐家龍.京津滬經濟發展的比較研究及對天津的啟示[J]天津經濟,2009(10).
[4]陳雲,李強.浦東新區與深圳經濟發展比較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10).
基金項目:本文是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院級(一般)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