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響水縣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新思路探析(2 / 2)

三、構建“三位一體”, 撐起農民健康服務的藍天

為進一步做好基層衛生工作,近年來,響水縣衛生局緊緊圍繞市縣衛生工作目標任務和縣衛生重點工作安排,努力構建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團隊、家庭責任醫生“三位一體”衛生綜合服務模式,積極為農民撐起健康服務的藍天。為此,響水縣出台了《響水縣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團隊、家庭責任醫生“三位一體”工作實施意見》。

1.基本公共衛生:用項目形式服務農民

具體內容:(1)進一步規範健康檔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流程。目前,共為全縣居民建立健康檔案39.40萬份。同時積極探索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曆之間的銜接,發揮健康檔案在疾病控製和人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2)加強對重點人群的管理。今年以來,全縣對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進行了健康體檢9.39萬人次,並將這部分人群全部納入管理範圍定期健康檢查。(3)認真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如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葉酸增補、貧困白內障患者施行複明、15歲以下人群補種乙肝疫苗等。(4)繼續加強健康教育等。

2.健康管理團隊:定時定點開展團隊服務

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2011版)》的活動要求,響水縣在每個鎮區衛生院分別建立2-3個健康管理團隊,每個團隊管理2-3個村,每個團隊明確1名責任人。團隊成員由鎮區衛生院臨床醫生、護理人員、預防保健人員和鄉村醫生共同組成。健康管理團隊采取定期上門巡診、隨訪管理、到村坐診、健康體檢、宣教指導等方式到村衛生室開展團隊服務。

3.家庭責任醫生:把健康送到群眾“床頭”

家庭責任醫生職責是積極參與團隊服務,平時主動上門,掌握重點人群的健康狀態,及時進行健康指導,根據檢查情況對患者進行合理治療。為使“三位一體”工作紮實開展,鎮區按照衛生局的工作部署,發放家庭責任醫生服務信息卡,印製《縣級專家服務手冊》《鎮醫衛人員工作手冊》和《鄉村醫生工作手冊》“三個手冊”,選擇2-3個對村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慢性病、勞動模範、老幹部、傷殘軍人建立家庭責任醫生製度,與他們簽訂家庭服務協議,提供主動上門“一對一”服務,直接把健康送到群眾“床頭”。

據初步統計,自2012年8月推行“三位一體”工作以來,先試行的六個鎮區共簽訂健康服務協議3.2萬份,開展團隊服務136次,組織培訓18次,開展講座34次,接受谘詢662人次,直接服務群眾28546人次,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量同比上升30%。

衛生醫療事業是一個長期的係統工程,關係民生和社會和諧,是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部分。新時期,響水縣探索推行的醫療衛生體製改革對於保障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