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謀求優質項目轉型突破。項目是轉型升級的直接動力,是經濟發展的承載體。一要擴大優質項目覆蓋範圍。以效益型技術提升傳統優勢企業實現內涵改造,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實現外延擴張,雙管齊下提升優質項目覆蓋率。一方麵鼓勵企業將重大技術改造項目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達到現有產品的高端化、科技化發展;另一方麵引導企業抬高項目招引立足點,目標引進支撐作用大、拉動能力強的億元級項目。二要實施與大企業“牽手”行動。對有發展前景的、潛力強的新興企業或已經具備條件的重點項目、優勢項目,進一步推進其與世界500強、國字號、央企等名企業合作深度,利用大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優勢,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加強技術合作和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要加大選資引智力度。在招商任務目標上,要更注重選資的質量。一是選資與培育科技型企業相結合,重點圍繞現有的生物醫藥、新材料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招商活動;二是選資與本區區位優勢的發揮相結合,實施跨江聯動、產業聯合戰略,與上海、蘇州等地同城效應,接收發達地區的深度輻射,發展臨江產業。三是選資與引智相結合,在選擇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大的項目的同時,注重人才、智力和先進管理理念的引進,保障企業的項目開發和產品升級的後續力。
3.多途徑挖掘產業價值高地。以往的低端模式處於產業鏈的下遊,產品附加值不高,必須想法設法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鏈增值率。一要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附加值。傳統產業不僅是轉型升級的重點,更是轉型升級的著力點。要不斷強化企業經營者的創新意識,擺脫傳統經營模式的束縛,通過技術改造和革新,提高產品層次性,促進產品從原料、半成品向終端產品延伸,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延伸,加工型、貼牌型向自主品牌型延伸。二是壯大新興產業挖掘新價值點。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是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的重要途徑。通過扶持新興科技企業、科技孵化型企業,重點對一些具有產品競爭力、發展後勁的企業,開辟綠色通道,給予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為企業提供快速、跳躍式發展的信息、平台和空間,促進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變。三是推進企業集聚提高產業鏈增值率。具有生命力的產業發展應該是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效益都留在產業鏈中。
以往的例子和事實表明,經濟轉型升級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不轉型隻能“活”一時,快轉型、早轉型才能“活長久”。轉型升級不僅僅是理念上的更新,更體現著不破不立的勇氣與敢作敢為的行動,隻有大刀闊斧地淘汰不適宜經濟發展需要的或已經阻礙經濟持續發展的落後產能和技術,才能為先進產能、優勢技術開辟天地、開道讓路,才能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現代產業體係的競爭力,才能實現資源能源要素價值的最大化,真正地實現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薑作.培結構調整: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取向與路徑選[J].探索,2009(5).
[2]周明.加快昆山開發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16).
[3]董鎖成,李澤紅,李斌,薛梅.中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問題與戰略探索[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