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的中國貨幣政策思考(1 / 2)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的中國貨幣政策思考

宏觀經濟

作者:李楊

摘要:在本次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在較長的時間內,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作為一種以生產為主要特征的經濟體,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在較長時間內對中國產生不利的影響。本文對美國危機後執行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進行了簡要分析,並根據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式對未來中國貨幣政策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國貨幣政策;通貨膨脹

中圖分類號:F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3-000-01

一、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本次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中,美國聯邦儲備係統為了應對危機狀況,除去采用傳統的政策實現貸款規模的改變外,還對貨幣政策進行了2次的量化寬鬆操作:第一次是從2009年3月份持續到第二年的11月份,美國聯邦儲備係統推出了幾種非常規形式的信貸便利,如啟動了在規定日期的拍賣便利等;第二次是在2010年11月份,美國聯邦儲備係統宣布至2011年6月份,將認購六千億美元的長期國債,並使基金利率的實際水平維持在0%到0.25%之間,這標誌著美國開啟了第二輪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操作。

美國進行了2次對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操作,直接使美國聯邦儲備係統所擁有的資產規模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數額從危機爆發前的八千億美元一下子提高到了近3億美元。從美國聯邦儲備係統所擁有的資產數額來講,其資產的總負債數能夠在危機過後在較短時間內恢複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美國聯邦儲備係統執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以美觀全球戰略作為立足點的,現在在美國經濟複蘇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美國聯邦儲備係統新增加的證券資產基本都屬於國債等長期資產,其短時間內不可能出售其所擁有的長期國債。可以說,美國貨幣收緊政策在實際上來說還屬於虛無縹緲的事情,特別是為了使當前美國國債危機狀況得到緩解,將不排除美國出台新貨幣寬鬆政策的可能性。

二、中國貨幣政策的思考

當前,在把控製通脹作為最主要任務的背景下,自2010年起,我國一直實行了強度較大的貨幣緊縮政策,因為美國執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與當前中國經濟整體結構的轉型是造成我國通貨膨脹的最為主要的兩個原因,所以想要依靠對總量的緊縮來使問題得到解決時非常困難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整體的發展方向應為中性,需要把結構調整和總量調控放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加以重視。

貨幣政策不應該一直緊縮下去,貨幣政策的發展方向應為中性的。

我國的貨幣政策不適合繼續緊縮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國內經濟與內外均衡這兩個方麵。

從當前國內的經濟形勢來看,首先,在執行了一段時間的緊縮貨幣政策以後,基本使危機爆發後因寬鬆貨幣政策所導致的信貸及貨幣過高的增速情況得到控製,所以緊縮貨幣政策執行的基本目標已經實現,再者,提高利息很難對屬於成本推進類型的通貨膨脹產生效果,如果不斷加息,就會形成對經營企業更大的壓力。可以說執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能夠對價格的實際水平形成雙向影響,適當的增加屬於短期利率範疇的緊縮性政策,能夠通過總需求量的降低來使通過膨脹加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業自身的接待成本同樣會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