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素有利於提高智力和健康水平
內養篇
作者:郭德才
道教以“慈悲為本”,倡導食素。《丹桂籍》曰:“或買物放生,或持齋而戒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臨身,常有吉神擁護。”《大道延觀碑》雲:“其教以無為清靜為宗,真常慈儉為寶,其戒則不色、不欲、不殺、不飲酒、不茹葷,以仁為心。”修道之人最講慈悲二字,《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中說:“慈悲之力,最為廣大。”而食素不但能培養起我們功德無量的慈悲之心,而且還有利於我們提高智力與修行,並對我們的身體大有益處。
據2009年2月1日的大洋網報道:英國科學家近來發現,人腦體液的酸堿度與智商有很大的關係。在體液酸堿性允許的範圍之內,酸性時智商低,堿性時智商高。這與人體疲勞時機體內乳酸和尿素等酸性物質增多、體液酸性上升具有同樣道理。科學家們對42名年齡在6~13歲之間的男孩進行觀察時發現,大腦中的體液pH值大於7者比小於7者的智商高一倍。這是醫學家第一次把人的智商與大腦體液pH值聯係起來的重大發現,科學家把這一發現稱為智力水平的“化學標記”。
由於體液的酸堿性是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的,科學家提出:隻要改善飲食結構多吃堿性食品,就能提高我們智力水平。大家都知道食品按其元素成分,可分為堿性、中性和酸性三大類。含鉀、鈉、鈣、鎂等元素的食品為堿性食品,如水果、蔬菜、豆製品、海帶、堿性飲料等。含磷、氯、硫、碘等元素的食品為酸性食品,如肉類、油脂、酒類等。不過,具有酸味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橘子為例,它含有較豐富的鉀,所以不是酸性食品,而是堿性食品。所以說,食素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智力。
幾年前,有關媒體曾報道過美國一位名叫葛雷格利·史密斯的13歲神童將從大學畢業,他打算在18歲前完成4個博士學位。和別人不一樣的一點是,他是個素食主義者。他和家人都認為:食素既能保持身體健康、頭腦清晰,又能提高一定的智力水平。美國羅省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次有趣的兒童智力測驗,也發現智力較高的兒童大都來自素食家庭。另有英國科學家在對8170人的飲食調查中同時發現,經常食用肉類食品會導致智商下降,特別是在兒童生長時期這個現象會更加明顯。而穀類、豆類都含有豐富麥麩酸、維生素B等供給大腦細胞所必需的養分,所以說素食更能使人獲得健全敏捷的腦力。
道家講:食肉者勇,食穀者慧。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多數食肉類動物的性格都比較凶猛,如狼、獅、虎、豹等。而以食素為主的羊、兔、馬、鹿等性格相對比較溫順。蘇聯科學家用不同食物喂養鴿子的實驗表明:在包括人在內的許多種動物中,選擇食物的種類是可以改變其性格的一條有效途徑。研究者在將鴿子分成兩組用不同食物分別喂養一個月後發現:食豌豆的鴿子體態完美、性格溫順,而食肉類的鴿子則變得凶猛、易怒。科學家們還用其他哺乳類動物分別做了喂養實驗,其結果也基本相同。另據台灣有關媒體報道:護生協會在台南七股鄉曾收容了80隻大小山豬,在對它們經一個月的素食飼養後發現,野性十足的山豬竟變得溫順了。而對我們人類來說也是一樣的。故素食確實是修身養性的主要門徑之一,自古以來許多高僧、道人、醫師、養生家都奉行素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