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八式略述
武術所謂八式者,即登山式、騎馬式、吞式、托式、禦臨式、塌式、猴式、跨虎式是也。一式生八式,八八六十四。時至清代有董老公者,受僧人之傳又增八卦。八卦者,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是也。統而計之共七十有二,乃成七十二門。故弗論何門,皆可稱之曰八式者,蓋即示源發一穀之意也。
第一節八式略圖及練習之訣要並說明
一、登山式
訣要:登山肩臂須要平,前彎後直氣力雄。左右轉身要靈活,氣入丹田莫上升。
說明:上身全體要直,彎右腿繃左腿伸右捶,左手握捶,手心向外與耳平,目視右捶之大指,氣入丹田。換式時,從左向後轉,與前法同。
二、騎馬式
訣要:凸胸凹腰身似弓,氣入丹田神氣通。雙膝向裏身不動,兩足用力頸要空。
說明:兩膝與足尖俱向裏合,胸凸腰凹氣平行,左右手之捶法與登山式同。換式與前法同。
三、吞式
訣要:兩手握拳貼於腰,凸胸塌腰向前瞧。彎腿用力伸腿虛,氣須平行莫辭勞。
說明:兩手握捶於腰部,彎右腿伸左腿,而左足尖須向裏扣,則全身之力俱坐於右腿。換式時與前法同,唯目不必用力過甚。
四、托式
訣要:上掌至額下護襠,彎腿用力莫勉強。繃腿要直亦用力,氣能平行方相當。
說明:若彎右腿,左腿繃直,目左視,右手出掌在額角上,左手出掌護襠,氣宜平行。若彎左腿,亦與前法同。
五、禦臨式
訣要:肘與膝蓋取平行,左腿用力翹足空。體重腰脅目平視,兩手如鉤氣要平。
說明:此式彎左腿,右腿亦彎,全身之力坐於左腿,步法丁字式,但右足須足尖點地,足跟翹起,氣平行,目平視,兩手如鉤形,雙肘與兩膝取一直線。換式同前。
六、塌式
訣要:彎足用力扣足輕,肘膝一直始相應。目隨手式莫亂顧,氣入丹田勤用功。
說明:彎左腿伸右腿,右足尖向裏扣,腳跟點地,全身之力坐於左腿,兩手如鉤形,但須蜷小指、無名指,伸大、中、食三指,肘與膝相對,一直目平視,氣入丹田。換式照前。
七、猴式
訣要:左右換式須靈活,足尖點地如拖形。身體斜行目斜視,氣入先天記心中。
說明:右腿彎左腿亦彎,右實左虛,左足尖點地,腳跟向上,其左腿之形,如跪形,但膝不著地,右手出掌,蜷小、無名二指,伸大、食、中三指,在右額上,左手亦如右手之狀,唯臂下垂而掌根向外,離腿彎一尺上下,身取斜形,全力聚於右腿,目左顧微斜,氣秉行先天。換式同前。
八、跨虎式
訣要:勢如跨虎氣力雄,彎腿用力伸腿空。左右目視須微斜,氣能平行始相應。
說明:跨虎者,左腿彎,右腿伸直足尖向上,左手出掌在左額角上,右掌下垂,離腰下約八九寸,掌尖向裏,掌跟向外,目右斜,氣平行。換式照前。
第二節八式總論
武術主要大別有五,即手、眼、身、法、步,而最關於基礎者為步。步法欠功,則影響及全身。若步之須要,動則清確爽利,止則力固而不捶,趨而進取則寸力不遲,三剡蹴力而速行。但此能效由何而得?乃自站步中得之也。站步者,即習以上之八式也。專工不懈,久定生效。且八式亦非僅關於步法,即身、手、眼法以及與氣,亦莫不有關。氣之運於神,神貫其意,意通於心,心而揣會其分行三田之益妙。則其有助與動作者,筆難詳之。如登、騎二式,力用兩膀,目隨手移,肩塌腰直,足力並重,是取其步之穩固,氣之平聚。如猴、跨二式,須求其身之靈活,神之怡爽,氣之提而不虛為要。若托、禦二式,宜注其手之肘掌力,要體重坐於腰部,及神態則尤不可輕之。蓋此八式之於手、眼、身、法、步以至神態、氣力悉有最大之關要也。習者須慎始而敬終,勉而自勤,務使臻於合度合法。否則,毫厘之差於始,億萬誤之於終。學者須慎而求之,察而省之,則其益無竭也。
第十章論鎮定與夜戰之關係
夫欲得武術之詳奧者,必備有堅決之心,持久之性。設無之,則必中途或止,功虧一簣也。況乎偶夜戰,尤須術精法嫻、胸襟靜然、精神鎮定、手足穩確,否則影響殊深焉。且用手時,宜勇急而不可緩怠,宜長驅而不可短進,宜剛撂取而不柔誘,宜用擦、摔、掍、挑,而不可粘、勾、捆、采,或去或來,跳躍而掃蹬,行如猛虎而不滯,聲發宏亮而目炯炯有光,則敵可製矣。是皆非舍鎮定而不可為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