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座談論道(2 / 2)

“這麼多?”陳其美失聲道。

就連孫中山也是一場震驚,“這才短短的一年多啊,光華,想不到當初的複興公司竟然帶來了這麼大的巨變。這就是你說的機床與機械帶來的吧?”

“恩,這兩大行業由於都消耗在了南洋與國內市場,跟船舶一樣,賣給華人都很便宜,又很少對外出口,所以並不彰顯。鋼鐵、冶金與煉油也是如此,低調至今,但他們起到得作用卻是相當的關鍵。”

說話間,已到了為孫中山等人安排的貴賓招待所,馬上將會舉行一個小型的記者會,用過午餐後,將由李秉衡陪伴著去坤甸的各個公益機構慰問。

孫中山與陳其美仍然拉著李秉衡詢問蘭芳的工業發展情況。

“由於在外華人的資本源源不斷的流入蘭芳,投資興辦各種實業,今年的工業產值將很難計算,但原來的產業將會完成又一輪的擴張周期,保守預計在工業上的國民收入將是去年的三倍還不止,我們的目標是在明年超過日本的財政收入,後年在經濟數據上全麵超過日本。”

兩人都像看著外星人一樣看著他,如果是別人,真的要懷疑對方的牛皮是不是吹過頭了,歐美國家工業發展增速最快的也不過10%。

“列強國家一般財政收入是國民收入的十分一,日本則在15到20%,我們的稅收相對略低,預計明年的財政收入將超過一億美元。”還有一點李秉衡並沒有說,那就是蘭芳明年的財政支出預算在一億七千萬美元,財政赤字高達七千萬美元左右,這還是在一億三千萬美元的教育預算安到幾家慈善教育基金會名頭上的數據。

對於李秉衡的雄心壯誌,兩人都是感歎不已,尤其是孫中山,感慨萬千的握著李秉衡的手說道:“想不到我革命多年,多方實驗,未找到強國之路,而光華不聲不響給了我們如許驚喜,實在是大為開懷,革命後繼有人,希望光華勿忘故國,繼續支持革命力量。要是早得了光華這大才,革命說不定早就成功了。”神色間毫無頹喪,反而更加精神振奮。

李秉衡歎道:“治蘭芳易,治中華難。眼下國內矛盾重重,即便清政府垮台,也將是野心家角逐的舞台,用武力可逐之,但無緩藥醫之。”

“怎麼光華如此悲觀,推翻了清政府,革命便是成功了,到時我等便可歸隱山林,坐看革命之花盛開祖國大地,看那中華新氣象。”

陳其美卻是聽出了什麼,連忙問道:“光華對國內局勢似有所悟?”

李秉衡盡量組織下語言,緩緩說道:“清廷氣數已盡,傾覆隻在這兩年間,但誰來繼承清政府這份遺產?我革命黨人自己尚四分五裂,彼此不服,更何況要組建一個政府,統治一個老大國家,四萬萬國民?長期以來,近代民族國家觀念的缺失是中國難以擺脫困境的重要的政治文化因素之一,天下觀念和鄉土意識使全民族很難有效地整合全國資源抵禦外敵,自強求富。由於戰爭因素而使中央政府把財政權不斷地下放給地方,給各督撫繼續保持原有的鄉土意識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與此相對的中央權威的削弱更難使人們增強大一統的國家觀念。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地方容易被豪強勢力與割據武裝所把持,將來這些人乃至軍閥更是大敵,毒瘤,如何去之?這是一個群體,幾個階層,民族思想中的痼疾,看似不是很重要,但將來必為大患。”

“不怕,到時候我革命黨人已成政治主流,黨派政治乃是當今世界所公認的罪適合時代的政治,不管是同盟會主政還是與共進會等其他黨派聯合主政,都在我們的控製範圍。”陳其美想當然的說道。

李秉衡深深看了他一眼,如果不是從後世來,也許他也會像對方一樣的想法。但是畢竟鐵一般的史實放在那裏,中華民族曾經走的歪路在那裏。

“不然,清廷還有十數萬北洋軍,新軍無數,誰繼承了這股武力,誰將主導將來中國政局。別忘了,槍杆子裏出政權。”

最後這句話斬釘截鐵,說的兩人心裏一震,腦子裏反反複複的思考著這句話,久久的不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