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到,大家多多支持。要是成績好,今天說不定會多更哦。求收藏、推薦與點擊,兄弟們,將我們的書頂起吧。
當天《坤甸日報》、《蘭芳晚報》等報紙立即刊載了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成員訪問坤甸的消息,之前由於雙方尷尬的關係,輿論一片低調。但李秉衡為首的蘭芳高層全體出動在碼頭迎接的舉動猶如撥雲見霧般揭示了雙方的關係將進入新的一頁,幾家報紙不約而同的將李秉衡與孫中山四手交握的照片放在了頭條。
“這一刻將會成為曆史長流中的閃光一刻,隨之而來的雙方合作會到何種地步,我們不得而知。但孫先生的那句‘此地雖好,但非故土’引起了所有在場華人的共鳴,讓所有華人找到了共同的目標與最高理想,在這一刻所有隔閡與成見隨之煙消雲散…”《華盛頓郵報》如此評論。
而《民報》則隻有一個大大的標題:一個中華,一個聲音。
“光華,馬上要在上海開萬國禁煙大會,你們怎麼沒有派出代表?”陳其美打趣道。
“不提也罷,滿清派過來的辦事處架子也忒大,把我們當成了藩屬,整日間在那裏耍天朝上國的威風。用光華的話來說,還真是有點腦殘。”朱執信心直口快,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這幫人就知道從這裏撈好處,還放不開麵子。跟著英國人在後麵朝我們說三道四,暗地裏卻一個勁的巴結張弼士先生,想從蘭芳得些機械與技術。我們蘭芳的船隻、軍械、機械以及其他物事都便宜,他們要買,我們也肯賣,可就怕有些天殺得無良官員將買得的機械轉賣給洋人,所以滿清的談判官員換了一批又一批,事情還沒有個眉目。”秋瑾與相熟的同盟會人員走在一起,向他們介紹著目前與滿清的往來。
從碼頭到迎賓館前的等候的汽車還有一段距離,眾人索性慢慢走著,閑聊起蘭芳的諸多新聞。
走在最前麵的孫中山聽見在談論蘭芳出產的軍械與機械等物,也起了興致,高興的說道:“目前在廣西與雲南我革命子弟使用的槍支等武器實在是精妙無比,從清軍反正的那些老戰士都很推崇,靠著武器之利,我們的革命聲勢才沒有被打下去。不過,剛才聽說滿清在蘭芳采購軍械,恐怕這等利器流落到清軍手中,革命難度恐怕更加巨大。”
李秉衡之前為了這件事飽受非議,用手指揉了揉太陽穴,苦笑著解釋道:“滿清采購我等的軍械其實一舉多得,即便不向我們采買,也是便宜了洋人,尤其是日本人,把錢讓我們賺也是好事。更何況我們的長短槍口徑與歐美主流口徑有些不同,例如步槍是7.62毫米而外國基本都流行7.92毫米,到時候他們的子彈也得依賴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槍支質量優良,使用的部件很難被仿製,到時他們的槍械出了故障或者老舊了,零部件還要依賴我們。隻要掌握住槍支與彈藥的生產線獨有,滿清買我們的武器賣的越多,隻會對我們越依賴。不出數月,他們認識到蘭芳出產的武器之利,便會謀求購買軍工機器以仿製,少不得要多求求我們,對我們在國內的活動也有幫助。之前滿清政府為了謀求洋人援助兵工廠與機械設備,可是出賣了不少的國家利益。”其實有句話還沒說,即便他們不動,明後年的革命聲勢也會越來越高,說不定辛亥革命會提前也說不定。
秋瑾也點頭爽然的笑道:“正是如此,光華也常說將來革命工作以發動新軍與武裝起義並重,到時候就怕滿清不舍得,他們要舍得給新軍大量買我們的裝備,我還大力支持。到時候新軍發動成功,到了最後不變成了給我們自己買的嘛。”
這話說的有趣,許多人側耳一直聽著這邊的談話,都是哄笑了起來。
這次孫中山等人的來訪早在醞釀之中,蘭芳建國前後雙方的分歧到了頂點,許多人認為即便建國也應該尊奉孫中山為領袖,更不應該在與荷蘭人勢成水火的同時去招惹英國人。本來張繼等人是不願意來的,但在孫中山的強烈要求下才勉強成行。
望著迎賓館前一溜十數輛嶄新的小汽車,同盟會眾人紛紛讚歎不已。
孫中山眼前一亮,走過去摸了摸汽車前殼,笑著說道:“光華,這應該是你們的汽車廠自己造的吧?之前你們送到廣西來的軍用卡車我也坐過,著實是方便許多。這小汽車在美國也是新鮮物事,想不到我們華人也能自造,不知道這一年多來還有多少變化與驚奇在等著我,這次來了,少不得要好好走走看看。”
李秉衡打開車門,讓他坐了進去,而自己親自坐到駕駛位上,將車發動後,笑著說道:“這車是我們研發的第二代了,比一代多了車頂,完全成為一個封閉的空間,乘坐更加舒服。我們把它叫做‘紅旗轎車’,在世界各國都開辦了工廠,把零部件拿過去組裝,目前市場反映良好,等銷路進一步打開後,又是一大賺錢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