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駐杭將軍瑞興與各路浙軍的覆滅,浙江各地的革命形勢開始扭轉,清廷在浙江範圍已經沒有強大的抵抗力量,整個浙江光複在即。
在秋瑾與徐錫麟共同發布成立光複軍浙江軍政府的通電後,光複會上下大受鼓舞,起義重要人物雲集杭州。
而清廷則電令張之洞、端方等迅速調集兩鎮新軍以及巡防營、緝私營等舊軍趕赴浙江平亂,已有五萬人在南京集結,不日就要南下。
針對這一形勢,秋瑾與徐錫麟商議抓緊整編光複軍,並加以操練,分發杭州軍械局的武器彈藥,準備應對清廷的鎮壓。
軍政府公推徐錫麟出任都督兼光複軍總司令,總理浙江軍政事務;由秋瑾出任浙江軍政府省長。本來徐錫麟堅辭不受,但以大通學堂學生為核心的光複軍高層都以為徐錫麟在浙江的威望無人可比,故再三懇求,徐錫麟隻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並提出委任他以往親自提拔的王金發與竺紹康為副司令。
光複軍雖然也編了四鎮,但人員龐雜,大部分為浙省各地山堂會黨,另有許多以往起義後據山結寨的農民與各地士紳以保衛地方為名興辦的團練。這些人的整編問題一直讓徐錫麟頭痛不已,由於這些人觀念保守,成分不同,始終無法徹底整合。無奈之下隻能委曲求全,以王金發組織的烏帶黨為一鎮,由王金發任統製;以竺紹康組織的平陽黨為一鎮,由竺紹康任統製;以起義農民與團練為一鎮,由裘文高、張雲嶽分別任正副統製;而自己統領的一鎮兵馬更加複雜,以大通學堂學生為主幹,加上安徽、浙江兩地招募的新兵、幾次戰鬥招降與反正的清軍,由呂公望與朱瑞出任協統。
由杭州軍械局以及各地軍械所起出的武器彈藥遠遠不能武裝四個鎮的軍隊,所以有許多人仍然使用著原先使用的老式槍彈,甚至大刀長矛。因爭搶物資引發的糾紛也時有發生,甚至為了餉銀發放頻頻鬧到徐錫麟這裏,弄的他不甚其煩。除了留守杭州的徐錫麟一鎮,其他幾鎮都按照原來的勢力範圍活動,但經常為了搶地盤鬧出矛盾甚至武力相向。徐錫麟自上任以來一直充當著和事老的角色,為各派協調矛盾疲於奔命。
除了徐錫麟的一鎮兵馬有李秉衡與熊成基等人幫著進行係統的訓練,其他幾鎮都是過過場做做樣子,可以說毫無戰鬥力可言。
李秉衡眼見形勢不容樂觀,自己從南洋帶來的彈藥也所剩不多,經不起一場大戰的消耗,由於要去南洋的人數眾多,隻能致電張振勳讓他速派船隻以商船的名義趕來杭州灣,讓手下這批人可以提前撤離。
熊成基等幾個行伍出身的同誌也是對目前的惡劣形勢憂心不已,但眼下光複會與同盟會的關係很微妙,他們根本說不上話,沒有受到排擠就很不錯了。雖然王金發等高層還能聽取他們的意見,但部分的光複軍中下層軍官不想同盟會介入浙江地方事務,眼下到手的權力如到嘴的肥肉,是無論如何不願意分人一口的。
隨著清政府調兵遣將的完成,幾路大軍即將入浙,一場*眼看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