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衡又交代李燮和與陳更新二人也同去四川,一路向眾人講授以特種兵戰法與清軍遊擊周旋,萬萬不可與清軍硬撼,保存實力為上。李燮和又是革命老同誌,於熊成基等人也有威望,有他在一旁照應李秉衡也能放心回南洋。
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趕路,快到蕪湖的時候被當地清吏探知了行蹤,於是眾人加快了行進速度。
炮營管帶倪映典命令轟擊蕪湖,隻發了幾炮,又讓大家假作圍城。蕪湖官員嚇得一個勁的往兩江總督府拍告急電報。
端方氣急敗壞,眼下大軍都在往安慶趕路,一旦革命黨人往攻南京,天下震動。於是急令各地兵馬往南京集結,準備防範革命黨人來攻。
到得下半夜,又是金蟬脫殼,悄悄的往宣城趕去。
大隊人馬趕到宣城後已是人困馬乏,稍作休整後,整軍往宣城下列陣。宣城縣令見對方推出大炮要攻城,心知小城經不得折騰,連忙令人舉了白旗開城投降。
兵不血刃的得了宣城,眾人好好休息了兩天,一邊讓人打探消息,一邊向組織去電告知目前情形。
光複會浙江的同誌來電說,自從安慶起義的消息傳出後,滿清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安慶。受到了安慶起義的鼓舞,眼看同誌們士氣高昂,秋瑾以大通學堂為中樞,同時分光複會職員為16級,各職員均以金指環為記;編洪門部下為八軍,用“光複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為八軍記號。其勢力所及,幾乎金華、處州、紹興的大部。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等杭州城清兵出援時,裏應外合襲取杭州。但清軍勢大,起義軍經驗不足,攻杭州不下後,準備從紹興返回金華,聯絡安慶,以期合軍一處再作打算。
李秉衡建議回電讓光複會在紹興固守,吸引浙江清軍主力,安慶軍從背後出,兩相夾擊。這個建議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兵貴神速,大隊人馬立即火速趕往紹興。
秋瑾得到安慶軍日夜兼程往紹興趕來的消息,心中稍定。起事以來,幸虧有大通學堂眾人從旁出謀劃策,不然憑她一人還真無法應付當前局麵。雖然一向不服人,處處欲勝過他人以籌,不讓人以女子相看。但金華、處州、紹興三地事務繁多,人員龐雜,未經訓練,散漫無組織。攻杭州本來以為有城中軍學界中人呼應,應能一戰而下。但事與願違,激戰兩日不得下,隻好退回紹興。眼下光複會高層都知道能不能守住紹興,並盡可能的將浙江各地軍隊拖在城外,這將是眼前亂局的關鍵所在。上下一心,誓與紹興共存亡。此時又傳來消息,原先萍瀏醴起義失敗後潛伏的殘部聽聞安徽、浙江同起烽火,連安徽省會安慶都被攻下,杭州也差點被攻下的時候,紛紛召集舊部,舉旗反清,一時四方雲集,起義者竟有上萬人。此次起事者吸取了往日的教訓,不再盲目亂撲而是四處騷擾。臨近地區的互通消息,合則攻取縣城,分則潛伏山林,把江西按察使秦炳直氣得夠嗆。奈何江西兵力不夠,隻能像救火隊員一樣到處救火。
安慶軍在路上也得知了江西的情形,都大受鼓舞,不禁對李秉衡之前的判斷佩服不已。李秉衡又提議乘虛襲杭州的建議。“如今清兵勢重,於紹興擊潰清軍但自身損失也大,不如乘著清軍主力兵圍紹興的機會襲取杭州。一旦拿下杭州,前方清軍必定聞之膽喪。如彼回援,那我們就在半路險要處伏擊,擊潰敵軍後會合紹興同誌徑入江西。”
徐錫麟與陳伯平擔憂秋瑾等安危,執意要往紹興去。
熊成基勸道:“光華此計甚好,對我等損失最小。而且,襲取杭州也是圍魏救趙之舉,根本被奪,圍城清軍必定無心進攻,紹興穩如泰山。”
眾人想想都是這個道理,也都同意往杭州而去。一路日夜兼程,馬不停蹄,隻十日,便已到了德清。休息一日,布置停當,趁著夜色趕往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