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露崢嶸 第三節 下杭州(1 / 2)

離桐城十餘裏的時候,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士兵帶回來消息說清廷大軍在合肥會師後已經向安慶開撥。

熊成基征求大家意見,是就地休整還是一鼓作氣衝過桐城。

李秉衡建議道:“不然我們先休整,然後派人到桐城查探清軍反應,如清軍中計以為我們要取合肥,必定在桐城或桐城北嚴陣以待。薑桂題隻會以為我們想趁機攻取合肥,而不會想到我們早已從攻城略地的舊式思維跳了出來。而且交通不便,沒有鐵路運兵,怎麼追都是無法。那時我們將可以從容趕往蕪湖,到了那邊再見機行事。”

熊成基、倪映典等也覺得再繼續趕路會影響士氣,不如就地休整。

於是就地駐紮,拿出酒食犒勞大家。

自從起事以來,眾人的神經一直是緊繃著的,直到此刻才略微放鬆下來。

馬宗漢口齒伶俐,繪聲繪色的將安慶起義的前後跟熊成基等人講了一遍,徐錫麟等人也在一旁拾遺補缺。

聽到眾人隻憑著兩百多人便打退了兩千餘清兵的十多次進攻,熊成基等讚歎不已,又細細追問詳細過程。

其中炮營管帶倪映典對李秉衡也能操炮驚歎不已,兩人又是同歲,也聊得投機,不由惺惺相惜。

徐錫麟連連擺手道:“此戰輕鬆異常,但實際驚險異常。若非光華等人在外布置嚴謹,行動嚴密,將官員一網打盡,並攻占軍械所,此戰斷未可知。又兼光華等人所配之軍械犀利異常,射程遠打的精準,清兵一個不得近前。火力之猛平生未見,我竟不懂使用。”

陳伯平與馬宗漢等人也是連連點頭,都說僥幸。

熊成基聽聞竟有這等利器,一疊聲的催著李秉衡拿槍來觀看。

李燮和去提了支自動步槍與衝鋒槍,分別讓熊成基等人觀看,並在旁指點如何使用。兩人都深深訝異,聞所未聞有可以連發的步槍。而衝鋒槍更是讓兩人眼前一亮,“若是裝備上一個營短兵相接時突擊,定可收奇效。”倪映典肯定的說道。

熊成基則對自動步槍愛不釋手,仔細把完了片刻,按捺住試槍的念頭,將彈匣裏的子彈退出後又裝上,扳機扣到底,槍機發出突突的聲音。沉默半晌,說道:“此槍太過逆天,流傳至外國非我華人之福。我國士兵文化低,難以列裝此槍,即便會用也不會保養,徒浪費爾。而列強軍隊適用此槍,將來戰場上遇見,勝負立判。”

李燮和也點頭道:“我初見此槍也是驚駭不已,又可單發又可連發,連發時有如機槍,加以衝鋒槍,又後勤得當,此等軍隊天下何人能敵?”

李秉衡說道:“此槍造之不易,我們在南洋費了幾個月才造了六十餘支自動步槍三十餘支衝鋒槍。況且這兩種槍極費子彈,隻能裝備小規模部隊支持特種作戰。”

“說到特種作戰,這又是光華的一大發明。”溫生才向來推崇特種作戰,說著又將特種作戰的戰法詳細講了一遍。

熊成基等人都是知兵的,聽了都覺得大有道理。又問詳細訓練方法,李秉衡將其中幾種簡略介紹了一下。

倪映典歎服道:“道理大家都懂,真要訓練起來,可不知道如何著手。難為光華想的出來,槍也造的好。難怪同盟會同誌往來談到此次總部遷往南洋,都要提到光華在南洋諸事。”

李秉衡歎了口氣,將南洋始末講與眾人聽了,又說道:“南洋資源豐富,華人眾多,但畢竟不是國土。即便據為己有,也缺乏戰略縱深。四川也與南洋相似,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眼下還未開發,今後可為我等戰略大後方。眼下熊克武於四川反複奔走,與張培爵、黃樹中等人廣為聯絡同誌發動起義,由於叛徒出賣、眾寡懸殊,至今已數次失敗。若是味根(熊成基字)與炳章(倪映典字)領軍入川,則革命聲勢可成。若不成,亦可從雲南等撤往國外。”

熊成基凜然道:“我願入川,既已起兵,總要轟轟烈烈的幹他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