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萬石之家
趙綰王臧死了以後,田蚡竇嬰連坐下崗,朝廷的重要崗位紛紛換人,劉徹的處女改革宣布夭折。
當然,殺人隻是手段,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裏才是最終目的,為了幫助孫子更快適應環境,竇奶奶人都選好了,柏至候許昌出任丞相,莊青翟出任禦史大夫,石建出任郎中令,石慶為內史!
許昌是開國功臣許溫的孫子,名副其實的官三代,大院子弟,本沒有什麼才學,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政績,但是他支持竇太後的黃老無為之學,大家誌同道合,就這一條就夠了,所以被竇太後委任為丞相。
莊青翟,和許昌出身類似,他是武強候莊不識的孫子,世襲的爵位,同樣的道理,支持黃老無為之學,且功臣之後,在竇奶奶眼裏比外人可靠,他的故事還很精彩,後續慢慢講。
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石建、石慶這哥倆一起被竇奶奶選拔,的好好說說。
石建石慶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叫做石奮,這位老兄在曆史上並沒有做出什麼傑出貢獻,但是太史公在寫史記的時候卻專門給他開了專欄:萬石張叔列傳,雖說是半篇,但是能被太史公看中,要麼有了不起的能耐,要麼有過人之處,是什麼呢?
石奮全家:一共出了十三個兩千石俸祿的官員!西漢,九卿的俸祿是兩千石,也就是說,石奮家一共出了十三個正部級及以上官員。漢朝的工資是用糧食結算的,可以想象,石奮家的糧倉經常爆倉。
這事要是發生在今天,那是要上吉尼斯世界大全,轟動整個地球的,借用一句流行語,你才是兩千石,你們全家都是兩千石。
這個產糧大戶,就是自石奮開始,確切的說,就是因為石奮。
這樣的奇人,要好好說說。
石奮十五歲的時候就跟著高祖劉邦混,說白了就是劉邦的小傭人,做事靈巧勤奮,劉邦很喜歡他。有一次劉邦突發善心,問他:家裏還有什麼人?
答:有老母親,雙目失明,還有一個姐姐。
劉邦覺得小夥不容易,十五歲就出來工作支撐家庭,決定幫幫他。
具體的幫法就是:石奮的姐姐被劉邦冊封為妃子,進了宮!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劉邦是早就看上了石奮的姐姐還是後來見到石奮的姐姐臨時起意,斷然不會是為了幫石奮才娶他的姐姐、
無論哪種原因,石奮從一名童工服務員立馬變國舅,服務崗位也發生了變化,從低級服務員變成高級服務員:中涓。
有了姐姐姐夫做後盾,石奮的仕途一帆風順,雖說沒有什麼功勞,但是苦勞大大的,經過幾年的積累,做上了太中大夫,文帝在位期間,石奮的官職穩中有升,劉啟即位的時候,石奮已經退休了,但是石奮的長子石建,二兒子石甲,三兒子石乙,四兒子石慶都做到了兩千石的大官。
一門五個兩千石的官員,每次發工資都直接拉回去一萬石的糧食,劉啟覺得十分搞笑,直接稱呼石奮為萬石君!
客觀的說:石奮一家在官場能混的這麼出色,並非全部靠關係,姐姐隻不過是一個妃子,且早就去世了,長安像他這種國舅海了去了,能發展的這麼好的隻有他一個,這裏的原因就不能不說說了。
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石奮很謙卑,說謙卑都謙虛了,簡直是謙卑到塵埃裏。每次朝廷舉辦盛大典禮,不管退休沒退休,石奮是一定要參加的,經過皇宮門樓的時候,不管有沒有人看,石奮一定要下車急走,表示尊敬,見到皇帝的車駕一定要把手扶在車軾上表示敬意。
大家不要小看這些,你以為看不見的地方皇帝都看的見,今天看不見明天也能看的見,長期這麼做,自然有人報告皇帝。
做皇帝的雖然不希望下屬都是老實巴交的應聲蟲,但是忠心在哪朝哪代都受歡迎,如果你覺得平常,做到極致就不平常了。
在外邊是這樣,在家裏也是這樣,說起石奮的家教,就是孔子在世也挑不出毛病。
石奮的子孫輩做了官,回家看望他,石奮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見他們,家裏完全就是一個小朝廷,大家見麵也不稱呼爺爺孫子什麼的,都是稱呼官職,你是石大夫,我也是石大夫,石大夫你好!大家互相客客氣氣,猶如同事一般。
有誰犯了錯誤,石奮也不罵他們,就一個辦法:不吃飯。漢朝以孝治國,一家人圍坐一桌子,老頭子不吃飯,誰敢動筷子,於是做錯事的人就受不了了,趕緊出來認錯,認錯還不行,還是十分莊重的認錯,首先要找一個族中長輩代為求情,然後裸露上身認錯,並表示堅決改正。不知道這個辦法冬天適用不適用,以長安冬天的溫度,認錯的代價有點大,搞不好還會被凍出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