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叔叔在,劉濞當然老實,但是叔叔不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劉邦去世以後,呂後娘倆忙著宮鬥,對直係血緣關係的不是幹掉就是打壓,對這種旁係的愛理不理,反倒讓劉濞安全著陸,而且這段時間劉濞在自己的封地發現了一座銅礦,這哪裏是銅礦,簡直就是一座金山啊,劉濞也沒客氣,在沒有取得營業許可證的情況下自己開了個印鈔廠,生產孔見方,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權力的事情我不摻和,錢你們就不要計較了。除此以外,劉濞還開發了當地的鹽業資源,大力發展煮鹽業,你可以不花錢,但是你總是要吃鹽吧,煮鹽業務簡直就是另外一座印鈔廠。
坐擁兩座金山,不用交稅,且當地山清水秀,美女如雲,劉濞過著神仙一般的生活,給個皇帝也不換啊。
所以這時候誰要說劉濞想造反,那簡直是有毛病,造反哪有現在舒服。
文帝即位以後,作為封王應該到首都去行個見麵禮,跟新皇帝見個麵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劉濞山大王做久了,十分傲慢,覺得按照輩分自己是文帝的堂哥,按照年齡自己大他一大截,而且吳國到長安路途遙遠,無論坐牛車坐馬車都不舒服,幹脆就稱病不去了,當然,皇帝的麵子還是要給的,於是派太子劉賢代表自己去趟長安,兒子做代表別人也說不出什麼。
按照輩分,劉賢是劉恒的侄子,劉恒對自己本家一向比較照顧,見麵以後,就讓劉賢陪太子玩玩,一來可以培養培養兄弟感情,畢竟將來的天下是他們的,帝王家的感情向來十分淡薄,但是有總比沒有好;二來也算是照顧照顧侄子,既然是家人嗎,就應該讓家人接待,太子劉啟和劉賢年齡相仿,兄弟見個麵也是應該的。文帝是一番好意,沒有想到這事惹出一場大風波。
兩位皇二代見麵以後,開始還相處融洽,吃喝嫖賭,十分有共同語言,但是時間一久,問題就來了。這天,哥倆在皇宮裏賭博,一言不合,吵了起來,劉賢劉啟兩位皇二代都是含著金湯勺出生,平時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進門出門一幫小弟跟著,他說向東沒人敢說向西,個性十足,所以誰也不讓著誰。
當時劉賢師傅也在場,按說徒弟和太子吵起來,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做師傅應該趕緊做和事佬,把事情壓下來,但是這位師傅賭博賭的十分入戲,不但不調解,還幫著徒弟和太子一起吵。劉啟在長安是出名的小霸王,當年進司馬門都不下車,連張釋之的麵子也不給,今天在自己的地盤,竟然被藩王太子師徒一起擠兌,哪受得了這氣,君子動口不動手,太子動手不動口,你們敢和我吵,人多欺負人少,我吵不贏,幹脆開打,於是操起桌子砸向劉賢。
劉賢也是命苦,吵的正帶勁,沒有想到對方不按套路出牌,直接開打,所以毫無防備,竟然被劉啟一桌子給打死了。
賭博搞出人命,這事就大了,瞞也瞞不住,但劉啟是太子,打死個把人算不上什麼大事,再說劉賢失禮在先,負有主要責任,劉恒見怪不怪,把兒子罵了一頓,然後派人按照皇家禮儀,收殮劉賢,送回吳國。
劉濞囂張半輩子,沒有想到兒子剛出趟遠門就把命搭上了,雖說兒子多的是,但是劉賢是太子,也是自己十分寵愛的兒子,就這麼無緣無故的死了,十分生氣,殺人償命,這是三叔當年定下的規矩,憑什麼就因為你是太子,打死我兒子就算了,如何能咽的下這口氣。
作為一個父親,劉濞的憤怒可以理解,但是作為臣子,你又能怎麼樣呢?要麼忍氣吞聲,要麼揭竿而起。但是劉濞偏偏選擇了一個非常幼稚的做法。
慪氣!
跟皇帝慪氣!
他對送喪的人說:天下都是一家,劉賢是在長安死的,就葬在長安,何必送來,你們怎麼來的,就怎麼回去。
就這樣,劉賢的屍體在中國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長安。劉恒無可奈何,隻好找個地方把劉賢埋了。
不僅如此,自從這件事情以後,劉濞就以自己生病為由,再也不去長安,不但自己不去,連兒子也不去。
跟組織失去聯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