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不是一個政客!
他不夠老到,也不夠事故,不夠隱忍也不夠堅強,剛做個大夫就把所有侯爺得罪了,遇到挫折,就多愁善感,牢騷滿腹,這樣的人怎能能在漩渦遍布的宮廷政治中生存下來。
生存都是問題,如何治國?
長沙是個挫折,也是個機會,熬過去,成熟一點,迎接你的也許就是前途無量的陽光大道,熬不過去,整天發牢騷,你永遠就是一個懷才不遇的狂生!
這就是賈誼悲劇的根源,用官場的話說:他在診治上不成熟。
但是比他大三歲的劉恒成熟了,在與周勃,灌嬰這些老油條的鬥爭中成長了起來,無論是玩弄權力,還是識人用人,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在文帝眼裏,賈誼的定位應該是一個謀士,一個智囊,或者說是一個老師!
梁懷王劉揖是他最小的兒子,也最受喜歡,讓他跟著賈老師學習,將來說不定有一番成就,而且梁王封地距離長安很近,想念的時候可以喊過來接著聊。
賈誼徹底失寵!
可是賈誼依舊抱著一絲希望,在此期間,他苦心孤詣,寫成了人生最為著名的篇章:《治安策》
個人覺得,這是中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篇奏折!
因為它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要維護皇帝的權威,形成一人獨尊的局麵,維護政權的穩定,需要嚴格的區分等級,是上下有差,不同等級的人有不同的行為規範,享受不同的禮,在此基礎上享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尊卑有序,上下有序!
後世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做法被看做是帝國的理論基石,也是後世皇帝效法的典範,但是我認為,漢武帝一定是看過治安策的,並且深受其中影響。
治安的治是天下大治的治!
如果賈誼一生隻寫了這一篇奏折,他一樣可以名垂青史!
除此以外,在文中賈誼還針對漢朝和匈奴的關係,藩王坐大等問題做了論述,尤其是後者,被後世的晁錯學習,成為景帝時期削藩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根源。
《治安策》很偉大,賈誼很了不起,但是文帝依然沒有重用賈誼。
更糟糕的是,漢文帝十一年,賈誼隨梁王入朝,梁王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
最後的希望破滅了!
飛來一隻貓頭鷹,賈誼就疑神疑鬼,要死要活;過個湘江,想起死去多年的屈原,顧影自憐,何況現在死的是自己寵愛的學生!
賈誼非常傷心,得了抑鬱症,開始鬱鬱寡歡。
漢文帝十二年,賈誼在抑鬱中死去,享年三十三歲。
在此之前,賈誼上書,梁國地理位置在軍事上十分重要,鑒於梁王沒有兒子,死後封國要被撤銷這一情況,建議立梁王接班人,擴大梁國和淮陽國的封地,使前者的封地北到黃河,後者南到長江,從而連成一片。
劉恒聽從了賈誼的建議,立太子劉啟弟弟劉武為梁王,這一決定在後來的七王之亂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劉武死守梁國,為周亞夫平叛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這是賈誼留給劉恒最後的禮物!
這位驚才絕豔的洛陽少年,猶如流星劃過夜空,璀璨奪目卻轉瞬即逝!
他是一個風華絕代的文學家,他是一個政治鬥爭的失敗者,他是一個懷才不遇的狂生,
他是一個不成熟的政客,他是官場文化的祭品,他是一個天生的謀士。
如果當初。。。。
如果至尊寶能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他會和紫霞仙子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惜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