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賈生(2)(2 / 3)

劉恒是個老實人,但也絕對是個明白人,所以剛一上台就把南軍北軍換成自己人,可光有這些是不夠的,要想守住天下,需要更多的人心。

老人心尤其是!君不見,地方官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當地老同誌嗎!

香港電影“暗花”中梁朝偉說過:一個幾十年沒有回過澳門的老家夥,能怎麼樣?

結論就是他和他的老大都被別人玩死。

老人不可怕,人都會老,可怕的是人心!

所以隻能犧牲賈誼!

即使賈誼是對的,即使周勃他們耍手段陷害賈誼,但是在當前的形勢下,賈誼隻能被放棄。

文帝四年,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聽起來不錯,太傅大小是個高級幹部,長沙是娛樂之都,快樂家族,快樂的不得了!

但是賈誼很不快樂,在當時,長沙屬於老少邊窮地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後,氣候潮濕,誰都不願意去,吳芮的後人世襲長沙王,既沒有野心,也沒有雄心,就是混日子,所以賈誼來了隻能混日子。

最重要的是,長沙長安相隔千裏,音訊不通,朝廷的大事小事再與賈誼無關,他失寵了!

年富力強,正值巔峰,就這樣被人給玩了!

路過湘江的時候,賈誼悲從中來,寫下了千古明文:《吊屈原賦》,抒發自己的鬱悶之情,這首詞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自比聖賢,顧影自憐!

寫到這不由想到一個野史故事,說屈原和楚王本來是好基友,後來失寵才自殺,按照賈誼的年代背景,對這件事情的真假應該比現代人清楚,如果這事是真的,賈誼自比屈原,難道與劉恒有一腿?

純屬虛構,有待曆史學家證實!

當然,賈誼在長沙也沒有閑著,文帝五年,針對當時民間私人鑄錢這種亂象,賈誼上書《諫鑄錢疏》,指出由於這個原因導致幣製混亂,危害國家,文帝聽從了賈誼的建議,禁止了私人鑄錢。

在長沙的第三年,由於遲遲看不到回長安的希望,賈誼有些絕望,開始懷疑人生,疑神疑鬼,有一天,一隻貓頭鷹飛到了賈誼家裏,在當時,這是一種很不吉利的現象,二十多歲的賈誼心有所感,寫了一篇《鵩鳥賦》抒發憂憤不平的情緒,並以老莊的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脫。

也許是這文章寫的太好,也許是文帝想起他了,也許是老天開眼,三年外放結束以後,文帝把賈誼宣回了首都,兩人久別重逢,在宣室就神鬼這個深奧的哲學問題聊了個通宵。兩個男人聊通宵,這麼多麼深厚的感情啊!

文帝還說了,很久沒有看到賈誼,以為自己學問超過了他,現在看來,還是不如賈誼。

聽起來皇帝好像很喜歡他的樣子,賈誼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且此時,一直看賈誼不爽的周勃已經被免官回了老家,接替周勃工作的灌嬰也已經死了,現任丞相是他的老師張蒼。

由是觀之:賈誼的前途不是一片光明,簡直就是陽光大道!

奇怪的是:文帝依然沒有重用賈誼,而是委任他為梁懷王太傅。

再次外派!

這是一個在後世引發爭議的決定,在許多人看來,賈誼有才華,有能力,文帝又很喜歡他,且攔路虎已經掃除,為什麼不趁機重用他?

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

劉恒長大了!

他不在是那個剛進皇宮的小年輕,也不再是那個急於用人的新皇帝了。

他已經掌握了權力,他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人。

賈誼,已經不適合他了。

對於賈誼,劉恒很了解,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這種才華用來做一個謀士,出出主意,上上奏折非常合適,做丞相禦史大夫,賈誼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