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家事與國事(1 / 2)

第十四章:家事與國事

竇皇後這陰差陽錯成了第一夫人,神奇的不要不要的,家裏要是沒有點靈異事件配合一下都不好意思出來露臉。

話說竇太後尋弟啟示發出去沒多久,就有人上門認親,自稱叫做竇少君。竇皇後雖說一心想找弟弟,但是弟弟已經被拐多年,在不在人世都不好說,找到的指望很小,沒有想到這麼快就有人上門認親戚,馬上和老公一起去麵試。

雙方已經分開十多年,從四五歲的小孩變成了大小夥子,哪裏認得出來,文帝便讓竇少君說說小時候的事情,竇少君提到:小時候和姐姐外出采桑葉,從數量掉下來了。這件事情在農村太平常,爬過樹的人多半都遇到過,所以竇漪房想不起來,竇少君又提到一件事情:姐姐進宮走的那天,專門給弟弟洗頭,還把旅社的飯菜拿出來給弟弟吃。這件事情竇漪房記憶深刻,那是她對弟弟最後的印象,自然不會錯,姐弟相認抱頭痛哭。

說起竇少君姐姐,這事就神奇了,自從被拐賣以後,因為歲數太大,不好管教,一連被轉賣了多次,等到長大一點,被人賣到宜陽(現在的河南省宜陽縣)給一個煤老板燒炭,燒炭是個苦力活,也非常危險,有一天一百多個燒炭工人在山裏的燒炭廠睡覺,遇到了山體滑坡,大家都被滾落的石頭砸死了,隻有竇少君撿了一條命,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當時也沒有福利彩票,竇少君運氣爆棚無處發泄,就找人算了一卦,這個算卦的也是個神人,吹牛不上稅,掐指一算,說竇少君數日之內必當大富大貴,將來封侯都不在話下。

神鬼的事情,無論你信不信,知道有好兆頭總是很高興的,就像現在很多人,無論有沒有信仰,如果在廟裏抽的一個上上簽,都會十分高興,竇少君大難不死,又得了這麼一個神卦,想象力一下子沒邊了,過了幾天,竇少君跟隨煤老板到長安辦事,道聽途說新皇後是清河觀津人,竇少君記性不錯,雖然被拐賣了很多次,但是記得自己老家就是觀津,尋思皇後姓竇,還是自己老鄉,姐姐多年入宮沒有消息,莫非是姐姐做了皇後?

竇少君膽子再大也不敢貿然去亂認親戚,認錯皇帝小舅子是要殺頭的,於是借助煤老板的關係四處打聽,把事問清楚,跟自己的記憶已核對,還真是那麼回事,心裏有了八九分的把握才入宮麵試,沒有想到真是自己姐姐。

隻能說,在那個算命是一門科學的年代,科學家還是很多的。

竇長君竇少君哥倆一飛衝天,從鄉巴佬燒炭工轉變為國舅爺,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對於竇家來說,這是祖墳冒青煙,祖宗積大德了,但是對於周勃灌嬰等人,卻有些睡不著覺了,當年選擇劉恒做皇帝,就是看中他家親戚少,不會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麵,但是這一轉眼就多了兩個小舅子,而且是從底層來的,按照常理推斷:這種人受教育少,沒見過世麵,一般都會做事不擇手段,貪得無厭,遲早遲晚會釀成災禍,所以兩個大老粗一合計,決定給兩位國舅爺請家教,名義上是學文化,為了兩位國舅長期發展,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教化來改造他們,防止出現呂家亂政的局麵。

從曆史發展來看,周勃灌嬰還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兩位國舅後來做官做人名聲都非常好,一直到景帝武帝時期,竇家在朝廷都非常有影響力,這是後話。

過了一段時間,劉恒決定把審食其的丞相職務給拿下,這個給老爹戴綠帽子的家夥地球人都知道他是憑什麼做到這個位子的,不殺他就已經是寬宏大量了,丞相他是做不成了,大筆一揮,幹掉,至於人選,劉恒早就想好了:周勃。

周勃是太尉,三公之一,武官的老大,再做丞相,說位極人臣都不足以形容周勃此時的春風得意,文丞武尉這種傳說中的事情最合適,一個人占了三公的三分之二,總理兼軍委主席,除了那些亂世欺主的大奸雄,周勃算是頭一份了。

任命還沒有發布,消息剛傳出來,陳平就上書:主動要求辭去右丞相的職務,並推薦周勃左右丞相一肩挑。

劉恒一直不太喜歡陳平,作為一個敦厚老實人,對陳平這種見風使舵喜歡耍陰謀詭計的人有些看不起,雖說在擁立這件事情上陳平有大功,但是在劉恒心目中,陳平不過是為了自保,當年呂後亂政的時候他作為丞相不聞不問還助紂為孽,周勃雖然也默不作聲,但是他作為一個武將,沒有兵權說不上話是可以理解的,文死諫,武死戰,朝堂之上的事情,本來就是陳平這種文官該做的,代國雖然遙遠,這些事情他還是知道的,所以聽說陳平主動辭職,心裏非常高興,但是剛剛當了皇帝就把丞相幹掉說出去不太好聽,所以搞出一個這種方案,周勃做右丞相,排名第一,陳平做左丞相,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