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令張武認為,朝廷的大臣都不是好東西,一個個居心叵測,善於陰謀詭計,以前率後在的時候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呂後死了,朝廷是他們說了算,請大王去一定沒安好心,說不定就是覺得代王老實,想拉過去做傀儡。應該靜觀其變。
中尉宋昌卻不讚同,他分析認為,目前這種局勢大臣應該是真心實意迎代王入京即位,此去不但沒有危險,而且應該是十拿九穩,機會難得,不能錯過。
左右說的都有道理,劉恒是孝順的人,特地去谘詢老娘薄姬的意見,薄姬一生逆來順受,總結出一條人生哲理,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問神仙。
算卦。
巫師卜了一卦,卦辭叫做:大橫庚庚,餘為天王,夏啟以光。
大吉。
劉恒問道:我已經是大王了,卦辭中又說什麼天王,是什麼意思。
巫師告訴他:天王就是天子。
有老天爺的支持,劉恒的膽子終於壯起來,為了穩妥起見,他派舅舅薄昭作為特使,去了一趟長安,薄昭快去快回,告訴外甥,太尉周勃接見了他,明確表達了擁立他做皇上的意思,千真萬確,不必再猶豫。
劉恒終於放下心來,收拾行裝,帶著宋昌,張武等人,開了六輛車,啟程長安。
走到高陵,距離長安五十公裏,劉恒再派宋昌前去探路,此時文武百官已經雲集渭橋等候新皇的帶來,宋昌一看形勢大好,趕緊回來稟報,代王這才重新出發。
到達渭橋,百官一起下拜稱臣,劉恒頭腦很清醒,立即以王爺的禮節應對,擁立委員會主任周勃上天,要和劉恒私聊兩句,被宋昌阻止:王者不受私言。
既然要做皇帝,那就的光明正大。
周勃等人隻好請出玉璽,當場請代王接受。
按照古人禪讓的理解,別人讓你做皇帝,你是不能輕易答應的,一定要謙讓幾次,這樣才能表達你謙虛的高尚品格,說明不是你想做皇帝,而是因為大家一再請求,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不得已才做的。
我真不想做皇帝,是大家逼我的。
太虛偽了。
這個虛偽的禮節一直延續到了封建社會的末尾,袁世凱稱帝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不想當皇帝的高風亮節,袁世凱把清朝皇室代表,孔子後人代表都請來,禮讓三次,最終才勉強答應做皇帝。
做法和泡妞有異曲同工之妙,心裏想著,但是一定要保持矜持,想答應也不能輕易答應,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高風亮節,這樣才能在以後的相處中占據先機。
劉恒在渭橋讓了一次,到了京城以後,又讓了五次,前後六次,終於非常麵前的答應做皇帝。
做皇帝,演技很重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既然人家已經同意了,大家趕緊在新領導麵前邀功,其中東牟侯劉興居主動上奏,自己在誅殺呂後這件事情上沒有功勞,所以請求把清理皇宮的工作交給自己。
少帝還在宮裏住著。劉弘小朋友與灌嬰爺爺關係好,所以劉興居把灌嬰帶著一起,到了皇宮把劉弘騙出來。
騙出來不是結束,當天晚上,朝廷派出幾路殺手,把少帝劉弘,常山王劉朝,淮陽王劉武,濟川王劉太統統殺掉。
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因為血統的關係,被一群自私的成年人殺死。
做大事也罷,迫不得已也罷,總之,這是一件非常殘忍,非常不人道的事情,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廢立是最殘忍的事情,新君繼位,為了鏟除後患,自然要把前任的痕跡清理幹淨。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四百年後,漢獻帝劉協被曹丕廢掉,貶為山陽公,但是曹丕卻沒有殺這個養了多年的廢物皇帝,劉協一直活到五十四歲,自然死去,也算是的了善終。
還有更加高尚的(當然這個高尚的加引號),柴榮剛死,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了人家孤兒寡母的天下,覺得非常不好意思,算是給了柴家後人一條生路。
中國人狠,洋人還有更狠的。
列寧上台以後,把曾經殺死自己哥哥的沙皇一家趕盡殺絕,未成年的孩子都不放過,要知道這是發生在已經進入現代文明的二十世紀。
除了權力,一切都是泡影。
權力本身,都是自私的。
所以英國哲學家洛克說: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
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