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皇
大局已定,大家各就各位,商量一下誰做皇帝比較合適。
至於為什麼不能讓少帝繼續幹下去,陳平把理由已經想好了。
惠帝沒有兒子。
他是呂氏淫亂後宮生的。
按照史書記載,劉盈有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到底是不是劉盈的兒子,是件曆史公案,有說是,有說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人都死了,也沒有辦法驗DNA,有疑問早點滴血認親也可以,在世的時候沒有人說,人死這麼多年,按照陳平這麼一說,六個都不是劉盈的兒子,這綠帽子有點大,劉盈的墳頭頓時綠光閃閃。
我個人以為,這六個娃肯定是劉盈的孩子,劉盈不是個昏君,他的權力也沒有完全失控,呂後雖然給老公戴綠帽子,也還沒有糊塗到讓人給兒子戴綠帽的程度,孫子可以不喜歡,那也是自己的孫子。退一步,即使有個別孫子血統有問題,也不代表所有孫子都是假的。
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真假,就因為是真的,所以才不能是真的,因為大家不想他們是真的,所以說權力真的很奇妙,真的也可以說成是假的,假的一樣可以說成是真的。
陳平說是假的,大家也都說是假的,即使是皇帝,那也是假的。
如果劉弘幹下去,有一天長大了,想為奶奶娘家報仇,誰能擋得住?
為了將來的安全,必須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假六個不要緊,還有百把個真的等著呢。
首先,有人提議劉襄,作為高帝長子劉肥的長子,劉襄是長子長孫,從血統上看是非常合適的,而且一直站在反對呂氏的第一線,立場堅定。兩下一合計,根正苗紅,太合適了。
這就好比是拍賣,出現了無可匹敵的價格,沒有人舉牌,就等喊一二三落錘。
忽然有人站出來表示反對,在這個時候反對需要很大的勇氣,一旦失敗就得罪了準皇帝,是要全家掉腦袋的,但是這位反對者看起來非常有準備,他隻說了一句話,就讓所有人啞口無言:
劉襄的舅舅駟均,為人非常殘暴,我們已經吃了呂家外戚專權的虧,難道還要再吃一次嗎?
打蛇打七寸,道理誰都懂,關鍵是你的知道七寸在哪。
劉襄這條蛇,鱗片已經脫去一般,眼看就要化龍上天,被人摟頭一棍打到七寸上,當場墜毀,發射失敗!
小樣,得罪了我,還想上天,想的美。
反對者—劉澤。
琅琊王劉澤,被劉襄忽悠到齊國奪了兵權,軟禁起來,好心被利用,心靈受到了嚴重傷害,一直想報複劉襄,呂家被幹掉的消息傳來,劉澤的機會來了。
他告訴劉襄:您是高帝的長子長孫,應該立為天子,現在大臣們肯定在開會研究這事,爺爺我雖然沒有什麼本事,但是在家裏輩分比較高,也能說上幾句話,你把我留著沒有啥用,不如送我去長安,我幫你說說,讓大家宣舉你當皇帝。
劉襄很高興,爺爺真是個以怨報德的好人啊。
不能不說,劉澤的忽悠水平比酈寄高好幾個檔次。
接下來的情景就是前文講到的,在皇帝宣舉會議上,剛剛來到長安的劉澤說話的確有分量,四兩撥千斤,一錘定音,廢了劉襄。
所以說:對長輩一定要尊重,忽悠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有了劉襄這個案例,宣舉標準做了修正,候選人審核第一關:拚舅舅。
別人是拚爹,這裏是拚舅舅。
有人提議淮南王劉長,大家一打聽,劉長年紀很小,舅舅家也不是什麼好東西,立刻又被否決了。
比來比去,從舅舅這個角度來看,代王劉恒最合適,因為他隻有一個舅舅,還挺老實。
當然,舅舅並非唯一原因,關鍵是劉恒這人也不錯,為人善良,低調,劉邦在世的兒子隻剩下兩個,劉長劉恒,劉恒年紀大些,從即位順序上看合情合理,他老娘薄姬,是出了名的苦命人,含辛茹苦半輩子,連呂後這種醋壇子當年都不忍心害他們,這樣的人,簡直太合適了。
大家一致決定:迎代王劉恒進京。
二十三歲的劉恒,迎來了人生重大轉折,幹媽許負當年的預言終於實現,而自我感覺良好的魏王豹叔叔已經去世二十四年了,墳頭的草都長成參天大樹了。
為了這個皇位,大家爭啊爭,爭了幾代人,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卻落到了一個幾乎從來沒有爭鬥的人手裏,應了那句老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一切都是命,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也想不來。
使者到達代國,轉達了群臣百官的意思,劉恒卻猶豫了,自從劉邦去世以後,朝廷就亂的一塌糊塗,劉恒低調的躲在小角落裏,戰戰兢兢,想的不過是保住性命,做個太平王爺,現在忽然成了準皇帝,落差有點大,雙腳有點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