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韓信的戰爭(1)
劉邦鼓足勇氣,和項羽在戰場上來了個麵對麵,君子動口不動手,劉邦狠狠的罵了項羽一頓,罵的正爽,一隻羽箭飛過來,正中胸口。
你罵我,我就打你,這就是項羽的哲學,不服氣,你也打我啊!
劉邦中箭落馬,從中箭到落地,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一秒鍾,在這一秒鍾的時間裏,劉邦的大腦在劇烈疼痛的刺激下快速轉動:如果讓雙方知道我是胸口中箭,敵人將士氣大振,趁勢攻擊,我軍群龍無首,士氣低落,那就危險了。
一定不能讓大家知道,再疼我也要忍。劉邦剛一落地就抱起腳趾頭大罵:賊子射中了我的腳趾。
劉邦反應快,張良反應更快,兩軍對峙大家都看著呢,老大被人給做了,要是傳出去軍心就亂了,所以趕緊派人把劉邦搶回來,簡單包紮以後,要求劉邦強忍著劇痛,出來裝模作樣巡視一番。
就是要告訴大家:大哥我沒事。
劉邦滿臉微笑、若無其事的看著大家,心裏苦啊!苦的胸口嘩嘩流血,疼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還的像害腳氣一樣炫耀自己受傷的是腳趾頭。
沒辦法,出來混,演技很重要。
演完戲,回到帳篷,劉邦已經奄奄一息,張良趕緊用救護車把老大送到成皋養傷,同時命令高掛免戰牌。
傷筋動骨一百天,成皋之戰陷入僵持階段。
北線的韓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招兵買馬,再次集聚了有生力量,決定利用中線作戰的有利時機,攻打齊國。
作戰方案剛剛報上去,前方就傳來消息,齊國投降了!
原來在此之前,名嘴酈食其去了齊國。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位名嘴,那就是人老心不老,閑不住。六十多歲的人了,官也封了,錢也賺了,名也有了,早就該回家頤養天年抱孫子了,可人家就是不願意,憋了大半生的理想猶如洪水開閘,一發不可收拾,天天滿腦子的理想,抱負,比小年輕還小年輕。
成皋之戰前酈食其給劉邦出了個主意,希望他分封六國後裔,這樣就能動員天下的力量共同對抗項羽,要不是張良阻止,劉邦分封的官印都刻好了。張良嚴厲批評了這種不靠譜的騷主意,他告訴劉邦:天下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天下了,如今雙雄爭鬥,關鍵是爭取到大家的支持,而不是搞出一堆小山頭,分封的越多,麻煩越大,天下諸王都是項羽分封的,現在一個個都反水,我們現在形式有利,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酈食其閉門造車的好主意換來劉邦一頓臭罵,消停了一段時間,眼看成皋之戰你來我往,嘴巴沒有發揮的餘地,這位閑不住的老人把目光轉向了齊國。
作為楚漢相爭最後一塊拚圖,齊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處於楚國的右翼,軍事作用巨大,從國力來看,齊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是重要的後勤和兵員基地,趙國燕國魏國已經拿下,如果搞定齊國,北方就會完全落入漢國的掌握,楚國將麵臨兩麵合圍,戰爭形勢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好飯不怕晚啊!酈食其心想:這些年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此次機會千載難逢。拿下齊國,萬裏覓封侯。
酈食其主動向領導請戰:願意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風燭殘年之軀,勸諫齊王歸漢。
對於這種事情,劉邦向來非常支持,不花任何本錢,行就行,不行拉倒,也沒有任何損失,有隨何珠玉在前,無本萬利,何樂而不為。
酈食其一往無前,去了齊國!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齊王田廣,是田榮的兒子,田橫的侄子,齊國大部分國土在這爺倆的控製下,雖然項羽也曾立田假為齊王,但是田假非常的無能,被田橫一打就跑,動不動跑到項羽那哭訴,哭多了把項羽也哭煩了,強者都喜歡強者,項羽最討厭這種窩窩囊囊的官二代,不但不能幫忙,還搞出一堆麻煩,韓成就是個例子,幹脆幹掉,自己派兵駐守齊國。
無事不登三寶殿,聽到酈食其來了,田廣心裏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楚漢戰爭打了幾年,一個個諸侯國倒下去,齊國遲早就有這麼一天,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牆頭草不能當一輩子。
雙方揣著明白裝糊塗,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在酈食其的威逼利誘下,田廣崽賣爺田不心疼,半推半就,答應投靠漢國。
齊王下令,所有城市放下武器,執行命令不抵抗,準備迎接漢軍整編,自己和酈食其天天好酒好菜,享受人生。
消息傳到趙國,韓信猶如吃了個蒼蠅,心裏很不是滋味,剛攢足兵力準備搞件大事,就被人把功勞搶了。謀士蒯徹(就是當年跟著武臣混的蒯徹)看出了韓信的心意,勸諫韓信繼續進攻齊國,理由很簡單:我們是奉命進攻齊國,如今劉邦並沒有要求我們停止,那我們就繼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