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若無其事的接待了項伯,等到項伯說明了來意,張良先是表達了感謝,然後大義凜然的告訴項伯,他和劉邦是患難與共的兄弟,絕對不會在關鍵時刻丟下他,要死一起死。
這句話有兩個意思,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你想救我的命,就的救劉邦的命。
項伯很為難,他隻是單純想來報恩,怎麼又把劉邦扯進來了,我與劉邦非親非故,為什麼要幫他呢?
這時候劉邦不失時機的出場了,雙方一翻寒暄以後,劉邦發揮自己高情商的優勢,和項伯拉起了關係,他先是深情回顧了當年在項梁手下工作的日子,沒有項梁的幫助,就打不過雍齒,不趕走雍齒,連立足之地都沒有,項梁是我的大恩人,您與項梁是本家兄弟,您就是我的恩人啊!
然後劉邦又非常真摯的講述了自己入關的經曆,一路跋山涉水,槍林彈雨,幾次險些被秦軍殺掉,但是為了報答楚王和項家的恩情,我不能死,再苦再累,都堅持了下來。
入關以後,盼星星盼月亮,盼著項羽來鹹陽,作為項羽的忠實粉絲,他沒有動鹹陽的一針一線,連上廁所都小心翼翼,珠寶美女全部封存起來等著項羽接收,至於秦王宮,他一步也沒有踏進去。
講到動情處,劉邦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一句話,項家是我的恩人,我就是給項將軍打工的,絕對不敢造反,這一定是有人陷害我,挑撥我和項將軍之間的關係,還請您老回去幫我美言幾句。
為了進一步拉近雙方的關係,劉邦主動提出和項伯結為親家,張良作媒人,擇日不如撞日,今天這事就定下來,以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這裏要說明一下,劉邦當時的確有個女兒,不過這位公主日後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
不能不說,劉邦是個優秀的大忽悠,如果生在現在,可以年年上春晚。
老鄉見老鄉,忽悠沒商量,同為蘇北老鄉的項伯,忽悠智商的差距太大了,劉邦說的對不對,好不好,都不重要,關鍵是要講誠信啊,事實證明,劉邦是很不講誠信的一個人。
一家人應該互相幫助,項伯被劉邦深深的感動了,一邊是救命恩人,一邊是兒女親家,於公於私,都不能置之不理。老好人項伯決定,豁出這條老命也要保住劉邦。
項伯告訴劉邦,明天到軍中來給項羽做個情況說明,大家當麵鑼對麵鼓的把誤會說清楚,以後也好相處,至於安全方麵,包在他身上。
有了項伯做內應,劉邦稍稍放心,第二天,他帶著100多人來到鴻門,向項羽謝罪。
會談開始以後,氣氛非常緊張,項羽坐下的將領們輪番拷問,責問劉邦為什麼搶奪項王的功勞,還敢封閉函穀關,不讓聯軍進入秦國。尤其是軍師範增,雖然已經七十歲了,口齒伶俐,頭腦清晰,哪壺不開提哪壺,把劉邦從頭罵到尾,要是有時間,這老頭罵個幾天幾夜都有可能。
劉邦再次發揮了他的表演天賦,忽悠完叔叔忽悠侄子,他對項羽說道:我和將軍一南一北攻打秦國,沒有想到自己先到了鹹陽,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到了鹹陽以後,我是天天盼著將軍的到來,今天終於見到將軍,我帶著誠意撲麵而來,將軍都看見了,千萬不要相信小人挑撥離間。
劉邦一出招,項羽就吃癟,破釜沉舟的項羽被劉邦幾顆糖衣炮彈打的暈暈乎乎,他告訴劉邦:這都是你屬下曹無傷告訴我的。
可憐的曹無傷就這樣被新老板無情的出賣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劉邦聲情並茂的歌頌了項羽的軍事才華,又回顧了雙方一起並肩戰鬥,合夥屠城的光輝歲月,說到動情處,劉邦再次留下了眼淚,作為雙方的老熟人張良更是推波助瀾,把會談的氣氛推上了高潮,賓主雙方都充分的釋放了善意,最終達成了一致。
這次事件純屬誤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曹無傷造謠,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製,不要做傷害雙方利益的事情,項羽劉邦兩方堅信,談判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雙方以後將舉行定期會晤,合力解決分歧,作為劉邦一方,承認項羽將軍盟主的身份,在以後的工作中將自覺維護項羽將軍權威。另一方麵,項羽將軍也肯定了劉邦方麵的工作,希望以後再接再厲,為了楚國的利益共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