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看來,宋義停止進軍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害怕失敗。相比一心建功立業的項羽,宋義已經是個老人了,作為官場老油條,他沒有帶兵打仗的工作經驗,現在組織把所有的家當都交給他,他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了,進退失據,患得患失。
用現在的話說,缺乏亮劍精神。
筆者一直認為,宋義這種人,最適合的崗位應該是政委,做做戰士的思想工作,戰前動員工作,戰後心裏輔導非常合適,可以充分發揮他的理論優勢。他的能力,不能勝任帶兵打仗的一把手崗位。
帶兵打仗不是做會計,算計的越準越好,名將都在屍山血海中成長起來的,如果單憑兵書上計策就可以打勝仗,幹脆組織個名將四六級考試,誰考過算誰贏,也不用打打殺殺。
項羽是個不服輸的人,認準的事情從不回頭,這種人,隻能做老大,不能做老二,如果做了老二,老大就危險了。何況這個老大是他非常鄙視的老油條宋義。
他直接找到了範增,作為項梁的好朋友,範增一直是項羽堅定的支持者,兩人經過一番密謀,最終決定一勞永逸,幹掉宋義。
幹掉宋義容易,關鍵是如何在宋義死後名正言順的接管他的權力,這當然難不倒範增,他在等待一個機會。
前文提過,宋義的兒子在齊國找到了國相的工作,作為父親的宋義很開心,自己當了楚國的大將軍,兒子出任齊國的相國,宋家父子,都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老宋家的祖墳冒煙了。
權力暴發戶宋義決定好好顯擺一下,他在軍中大擺筵席,為兒子送行。當時天氣寒冷,又下著大雨,士兵軍糧緊張,宋義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項羽範增抓住這個機會,在軍中散布對宋義不滿的言論,言論由範增起草,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宋義怕死,不敢去救趙國
2:宋義以權謀私,保送自己兒子去齊國當丞相
3:宋義貪汙,軍糧都被他一個人吃了
4:宋義無能,跟著他大家都的死。
不出兩天,幾萬楚軍都知道了,隻有宋義還蒙在鼓裏。
發動群眾的工作順利完成,下一步—殺人。
十一月的一個早上,宋義剛剛睜開眼睛,就看到了站在床邊盯著自己的項羽,他的手一陣顫抖,心跳不停的加速,他不得不用手緊緊按住自己的胸口。
“你不要殺我,我把大將軍的印信交給你”宋義顫抖的雙腿爬到床下,跪在項羽麵前“看在大家都為楚王效力的份上,你放我一條生路”
項羽冷冷的看著他,一言不發。
“我這樣做也是為了大家,希望你理解”宋義仿佛看到了希望。
“印信,我手下了”項羽
項羽利用進見宋義的機會,在營帳中砍死了宋義,出賬以後向軍中發布號令:宋義與齊國合謀造反,楚王密令我殺了他,密令就在範將軍那裏。
範增不失時機的出現在項羽身邊,揚了揚手中的竹簡,
“楚王有令,宋義密謀造反,著項將軍誅而代之”。
有理有據,大家不但不敢反抗,還都一致說道:首先擁立楚王的是將軍您家裏的人,如今又是您誅殺了亂臣賊子。於是一起擁立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就這樣順利奪取了最高指揮權,然後馬上派人追殺齊國赴任的宋襄,斬草除根。並派人向楚王彙報。
楚懷王是聰明人,知道自己的計劃失敗,事已至此,隻能吃啞巴虧,順水推舟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這個情節和田臧矯詔殺吳廣異曲同工,老掉牙的橋段再一次上演。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項羽上台以後,楚軍的麵貌馬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在作壁上觀。
在範增的建議下,項羽立即派遣英布,蒲將軍率軍兩萬渡過黃河援助巨鹿,英布蒲將軍都是老將,過河以後按照項羽計劃首先截斷章邯修築的甬道,使王離的軍隊糧食短缺。
緊接著,項羽親自率軍渡河。
時勢造英雄,2000多年前的巨鹿,因為一個人名垂青史。
這年項羽25歲,風華正茂,少年英雄。
他將要打一場載入史冊的燦爛之戰。
這一戰,將成就他兵形勢大家的地位,這一戰,將奠定他千古霸王的威名!
巨鹿,項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