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迪斯尼動畫的新篇章(3 / 3)

同時,影片的結局也不再是以幸福美滿婚姻為終點的傳統結局。一直以來,女性主義在批評迪斯尼以往作品時認為動畫片中經受磨難的弱勢女性最終都由男性拯救,最後兩人結婚幸福過完一生。《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風中奇緣》和《木蘭》這些雖然帶著一定程度改進的影片也還是沒擺脫一個致命的缺陷——婚姻對女性的束縛。本片末尾雖然也回歸了真愛和婚姻的傳統,但卻不似之前的“公主王子”影片。影片末尾並無舉辦安娜和克裏斯托夫的婚禮,甚至都沒表現女王的賜婚,而隻是賜予克裏斯托夫“特許冰塊商人”的封號和一個甜蜜的吻罷了。最後一幕中,仍是安娜和艾爾莎手牽手在一起玩耍,而克裏斯托夫隻是背景中的一個陪襯。這種春秋筆法的敘事方式,如前文所述, 打破以往傳統,卻不乏溫情的結局。

三、物件細節的意象隱喻

“門”在《冰雪奇緣》中是一個典型的意象。無論具象或抽象,角色的心中總有一道緊鎖的門。艾爾莎用門將自己與安娜隔開,而安娜卻一直期盼城堡所有門都敞開的加冕日。安娜與漢斯王子的“定情曲”叫做“Love is an Open Door(愛情是一扇打開之門)”。最直白的含義,“門”即心門,關閉心門,意味著不溝通,不理解。一方麵,這扇門將艾爾莎與心愛之人隔絕開來,但同時,這扇門也是一麵盾牌,阻擋了外界的偏見與惡意,為艾爾莎營造了一個安全的私密空間。影片結尾,艾爾莎下令打開所有大門,永不再關閉,是一種美好的結局與憧憬。打開這扇心門,需要勇氣,自信,更重要的是愛。當掙脫一切束縛,最終劇中角色完成了成長的曆程。

如果說“門”代表著自我封閉和壓抑,“手套”這一意象則代表著自我意識的釋放。加冕儀式上第一隻手套被安娜拽掉,艾爾莎的能力失去控製。當艾爾莎逃出王國,用冰雪建造自己的宮殿時,主動的扔掉了另一隻手套。從被動到主動,從無意識到自主的行為,這一過程,就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結語

20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弗吉尼亞·伍爾芙焦急的號召女性要“成為自己”。她曾經指出,在主流話語中缺乏婦女的聲音,大部分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其實都隻是說著男性作家要她們說的話,做著男性作家要她們做的事。在女性崛起的這條路上,《冰雪奇緣》這部影片可謂是迪士尼又向前多邁了一步,讓女性角色擁有自主、自救、自由的性格特質。

在創新之餘,迪斯尼也沒有丟掉自己的優良傳統,歌舞與故事完美結合,畫麵和特效精美絕倫。歌曲“Let It Go”、“Frozen Heart”具有典型的迪士尼風格,歌曲被有機結合成為講故事手法的一部分。妹妹安娜公主和王子漢斯相遇的一段,以及在姐姐加冕日一早圍繞城堡獨自起舞的那一段都讓人回憶起經典的迪斯尼動畫。

調皮搞笑的雪寶作為艾爾莎與安娜之間真摯情誼的物化象征,在故事結尾,以一種童話的方式繼續存在:這個隻能存在於冬天的小雪人有了一朵專在夏天為自己降雪的雲,他終於可以享受夏日的熱浪了!當然,這種夢幻的解決方式隻能存在於童話電影之中,但這予以我們一種莫大的寬慰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