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白日焰火》中的救贖主題(2 / 2)

(二)內容層麵上的救贖

影片中的救贖既是廖凡的自我救贖,亦是桂綸鎂的被救贖。影片伊始就交代了廖凡陷入困境,首先遭受老婆離棄,其次事業也陷入低穀。愛情和事業的雙重打擊使其內心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為了逃避殘酷的現實打擊,他隻能淹沒的醉夢中。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始使其具有了重振雄風的勇氣,他企圖通過弄清跟之前案件相關的拋屍案,以彌補自己內心的創傷,將自己從心靈的枷鎖中救贖出來。他的這一舉動不僅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桂綸鎂。影片的結尾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在廖凡自己成功破獲這一拋屍案之後,廖凡在天台上放著“白日焰火”,以慶祝自己和桂綸鎂(心靈)的成功救贖,盡管桂綸鎂的身體遭到禁錮,但她的內心徹底得到了釋放。

三、救贖的普適性價值

當代學術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承載著對個體生命存在探索的使命,關照當代社會中個體生命的困境,試圖探索出擺脫束縛,從而個體生命走向自由的途徑。譬如莫裏哀戲劇《吝嗇鬼》中對試圖透過暴露人性受金錢奴役的事實,促使人類思考如何擺脫物質對人性的束縛進而走向自由之路。而本片中“救贖”之主題思想的表達意義正是如此,導演不僅展現了男女主人公之間救贖與被救贖的艱辛曆程,也為人類救贖之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建設性的建議。影片結尾,導演對廖凡放白色焰火的畫麵展示,暗含導演對他人救贖與對自我救贖的禮讚,更暗含導演對這一具有人類學意義的主題探索的肯定。“救贖”之主題與人類學十分之契合,它的可貴之處,也在於使人類擺脫他者的束縛,走向自由王國的道路。

結語

救贖,這一極具宗教色彩的主題,曆來是人類社會探討的重要話題之一。近年來,由於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不平衡問題的日益突出,個體生命的精神世界受到的禁錮也越來越嚴重,“救贖”這一話題的探討性也變得十分重要起來。《白日火焰》中對個體衝破禁錮實現自我救贖的探索,對我們當代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麗.《大師和瑪格麗特》的救贖主題[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3.

[2]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16.

[3]鄧燭非.長鏡頭理論初探[J].電影藝術,19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