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企業科技貸款準備金模型的試構建。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技術含量較低,營銷渠道較為狹窄,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抗風險能力也較差。作為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防範中,我們更須知道其風險成因,才能更好地實現其風險的管理。在信貸風險防範中,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均為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借貸前調查的關鍵要素。盡管如此,因信息渠道、時間成本、分析能力等因素的限製,商業銀行不可能完全地了解中小企業的確切信息,其中包括公司現金流量、貸款目的、公司發展態勢等。作為商業銀行,它們僅能按照平均信譽水平發放貸款,並將借貸方授信的情況與平均信譽作深入的對比分析,通過確定其指標大小,實現其借貸。經過其科技貸款的分析,我們不妨構建如下的模型:
就其風險成本考慮,我們可通過構建不同因素的影響指標,可調整其銀行貸款風險調整收入(RAROC)=(貸款附加費+貸款利息收入一資金成本一運營成本一預期損失)/經濟成本。
貸款風險調整收入為淨收益和預期損失之差;淨收益大小就相當於利息收入以及經營成本C、負債成本D之間的差值的大小,其中的計算公式如下:
RAROC=(A*B-D-C-EL)/EC
可以推導出基於RAROC的貸款定價公式:
R=(RAROC*EC+EL+C*L+i*D)/L=EL/L+[(RAROC- i)*EC]/L+c+i。其中:A為貸款額,i為資金成本,D為負債數額,B為銀行貸款利率,C為運營成本率大小,EC為經濟資本,EL為預期損失金額大小。通過其數學指標大小確定,其公式必須考慮到政府的效用,為此,在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析,我們必須確定指標大小,經過其政府、貸款企業與銀行的三方分析,在其企業創新的項目,其審核的概率必須考慮到其情況大小,確定其公式:
RAROC=(A*B-D-C-EL-S-Q)/EC
為此,我們可推導其公式大小,RAROC=(A*B-D-C-EL-S+Q)/EC,其中S為政府風險收益,Q為政府為此的審核成本大小。就其政府項目的風險評價,才能通過貸款準備資金,為公司的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在政府、商業銀行與企業三方麵的影響效用,如何通過其示範效應,增強其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才是我們未來必須考慮的。為此,在結合政府影響因素的前提下,以作為管理決策基礎,在實施成本分攤、風險成本計量和經濟資本成本測算後,銀行可進一步構建基於全成本(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和經濟資本成本)的風險調整後盈利分析。在考慮綜合成本的基礎上,我們必須通過其風險評價,考慮其風險成本,並衡量三方的風險成本。
為此,我們不妨通過矩陣說明,並轉移其銀行風險,確定其盈利大小,其S-XYZ到S′-X′Y′Z′的風險轉移變化為:
X′Y′Z′=R(XYZ-B)(1)
其中R為風險收益,B為銀行風險成本大小:
R=a1 a2 a3b1 b2 b3c1 c2 c3,B=BXBYBZ(2)
我們不難知道,通過確定R,B,X′,Y′,Z′,從確定科技項目的可性,並在S-XYZ中的坐標與其轉移大小m(x,y,z)和m′(x′,y′,z′),並進一步確定政府與銀行之間的收益與風險大小,從而為公司科技貸款成本評估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為此,我們可確定S、S′為坐標原點建立輔助坐標係S-uvw和S′-u′v′w′,其中u,v,w三軸及u′,v′,w′三軸分別平行於X,Y,Z三軸。此時,我們不難知道,其Sm、S′m′與SS′處於平衡的狀態,即其政府、銀行與公司處於利益均衡,其模型數值為0,有數學模型:
BX BY BZu v wu′ v′ w′=0(3)
其中:
uvw=xy-f(4)
u′v′w′=a′1 a′2 a′3b′1 b′2 b′3c′1 c′2 c′3x′y′-f′=R′x′y′-f′(5)
經過其模型分析,其項目可實施,三方風險共擔,利益均分。為此,綜合評估其貸款能力,對於項目風險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三、 構建風險準備金科學使用體係
1. 建立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在實施企業科技貸款風險準備金項目時,應該要積極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證資金的使用狀況,提升中小科技企業的貸款能力,促進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水平。在以往政府撥付的財政專項資金中,主要還是由原來的生產促進中心代為管理,該機構對這些資金的使用管理不夠科學,從而會影響到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因此在今後的政策中,需要相關部門設立專業的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該機構不僅要負責管理國家相關的專項資金,同時還要負責統籌管理各聯合風險準備金試點。專項資金到位後應該要按照不同地區的狀況來分配相應的資金,支持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要做到專款專用,避免職責混淆,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保證風險準備金管理質量,為更多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我國中小科技企業的發展水平。同時還要加強對風險準備金使用狀況進行監督,定期向國家財政部門反映風險準備金管理機構的運行狀態,減少中小企業貸款的阻力,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