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2: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越高,EVA對中央企業研發投入行為的促進作用越明顯。
三、 樣本選擇與研究設計
1. 樣本和數據.本文的初始樣本為2007年前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且發行了A股的非金融類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我們的樣本期間為2007年~2012年,以此來比較2010年央企上市公司開始實施EVA前後三年研發投入的變化。我們剔除了ST類公司,因為這類企業是在一種異常的狀態下經營。我們還剔除了同時在B股或海外上市的公司,因為這類公司經營行為異常複雜。最後,在剔除了存在缺失的變量值後,最終我們共獲取了668個樣本觀測值。為了消除極端值對結果的影響,對模型中重要變量在1%的水平上進行Winsorize處理。本文所使用的R&;D支出數據從上市公司年報中的董事會報告及年度財務報告附注手工收集,其餘研究數據如企業規模等控製變量的數據來源於中國股票市場研究數據庫(CSMAR)。
2. 模型設定與變量定義。為了檢驗本文的假設,我們將待檢驗的模型設定為:
Rd=?琢+?茁1Eva+?茁2Size+?茁3Lev+?茁4Growth+?茁5Dirpro+?茁6Board+?茁7Com+?茁8Age+?撞Ind+?著(1)
模型(1)中,因變量Rd表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Lin B W et al.,2006)。Eva為業績評價的虛擬變量,我們以國資委開始全麵推行EVA考核的年度2010為標準,該變量定義2007年~2009年為0,2010年~2012年為1,通過這樣清晰地比較央企上市公司在實施EVA前後研發投資行為的不同(劉鳳委和李琦,2013)。控製變量方麵,Size代表公司規模,用公司總資產的對數表示,本文預期公司規模與R&;D支出關係不顯著;Lev代表公司的負債水平;Growth代表公司的成長能力;Dirpro代表獨立董事比例;Board代表董事會規模。Age為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Com代表高管薪酬。
3. 描述性統計。表1是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特征。其中,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最大值是0.237,最小值為0,平均值為0.025。據統計,2012年度世界R&;D2000強企業用於研究與開發(R&;D)的費用共計5 387億歐元,平均每個企業的R&;D強度為3.2%。而樣本企業均值隻有2.5%,差距顯著。公司規模的均值是22.25,中位數是22.024。資產負債率的均值是0.506,說明樣本企業整體長期償債能力較好;獨立董事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的均值為0.311,說明央企整體成長性較好;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總人數的比例平均值為0.364,說明央企董事會構成在形式上已基本達到合理水平,獨立董事人數在理論上足以製衡內部董事。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為49歲,離法定退休年齡較遠,預期樣本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平均年齡對研發投入的影響不會顯著。值得提出的是,HHI指標為我們手工計算出的赫芬達爾指數(行業內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HHI),樣本企業的HHI指數中位數為0.084,我們根據樣本企業所在行業的中位數為標準,將樣本劃分為競爭程度高與競爭程度低兩組。
四、 實證結果分析及穩健性檢驗
1. EVA對研發投入的影響。表2為EVA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研發投資之間的關係。表中第一列為隻采用EVA這一變量的回歸結果,我們發現,在此列中EVA 變量係數是0.013,且在1%水平上顯著;第(2)列是引入了所有控製變量的回歸結果,我們發現EVA變量係數雖然降至0.007,但仍然十分顯著。結果基本支持我們的研究假設1。表中的(3)、(4)列是針對非央企上市公司與樣本公司進行一一配對的檢驗結果,假設沒有實施EVA的非央企上市公司在2010年後,研發投入強度也顯著上升,那麼央企研發投入的上升則有可能是受宏觀經濟整體變好等因素的影響,而不一定是EVA影響的結果。對比後我們發現,第(3)、(4)列的回歸結果均不顯著。證明那些沒有采用EVA的上市公司,其研發投資行為並沒有出現異常,該結果顯然充分地支持了本文的假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