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對央企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影響的實證研究
管理創新
作者:魯冰 徐凱 孫俊奇 吳冰清
摘要:文章以滬深證券市場2007年~2012年中央企業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EVA績效考核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研究表明,EVA的實施顯著提高了中央企業研發投入;進一步分組研究發現,企業所在行業的產品市場競爭環境對EVA促進研發投入的效果產生顯著影響,產品市場競爭越激烈,EVA促進研發投入的作用更為明顯;反之則顯著性減弱。文章的研究發現豐富了EVA業績評價體係的經濟後果領域的文獻,同時對於如何有效促進公司研發投入水平、提升 EVA業績評價體係有效性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關鍵詞:EVA;研發投入;產品市場競爭
一、 前言
本文的研究屬於EVA應用的經濟後果研究,前人關於EVA的經濟後果研究僅體現在以下三方麵:第一,EVA可以有效地抑製過度投資(Wallace et al.,1997;劉鳳委和李琦,2013);第二,EVA可以帶來公司價值的提升(Kleiman,1999;Ryan &; Trahan,2007);第三,EVA會對公司資本結構產生影響(沈維濤,2004;王化成,2004)。本文首次站在管理會計工具——EVA績效評價體係運用的角度,研究其對研發投入行為的影響,豐富了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相關文獻。
研發投入方麵,大量該領域的文獻集中於探討公司內部治理變量與外部市場環境因素對研發投入的影響。首先,在公司內部治理變量方麵,Shleifer和Vishny(1997)認為股權集中度與企業研發投入的關係顯著為正,而Yafeh 和Yosha(2003)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內學者非常重視製度因素特別是產權性質對研發投入的影響。周黎安和羅凱(2005),吳延兵(2007)發現民營企業更具有創新性。其次,在外部市場環境因素方麵,Kamien和Schwartz(1975)、Cohen和Levin(1989)認為市場力量、需求和技術機會等非製度因素會影響企業的研發投入。本文首次站在管理會計工具——EVA績效評價體係運用的角度,研究其對研發投入行為的影響,豐富了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相關文獻。
二、 研究假設
公司的研發投資行為的研究,離不開對第一類代理問題的討論。考慮到職業經理人偏向於追求短期業績表現、規避研發失敗的風險,經理人可能會通過廣告投入、規模擴大或者並購等外延式擴張方式以追逐短期財務效益,而放棄風險較大但具有長期效益的自主創新投入(趙洪江等,2008)。為引導經理人行為並有效減少第二類代理成本,依靠建立一套係統有效的績效評價體係對其進行激勵是一項高效舉措。Holmstrom(1979)認為一套科學的業績評價體係可以通過影響經理層薪酬、選拔及解聘,直接改變經理人行為。績效考核指標一經確認,公司職業經理人們就有了奮鬥的目標與方向,他們出於理性經濟人考慮做出與績效評價指標預期引導的行為。Rogerson(1997)經過研究發現,EVA能夠有效地激勵公司高管層製定出盡可能加大公司經濟價值的最優經營決策。
國資委在2010版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十分清楚地指出研發支出調整項指的是,公司年度報表中“管理費用”科目下的“研究與開發費用”,以及當期被資本化為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針對涉及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勘探投入的企業,當年投入費用較大時,企業可向國資委提出情況說明,經其認定後,可將此部分“勘探費用”等同研發費用調整項按不超過50%的比例,視情況加回,並視同利潤來計算考核得分。這一舉措足以表明國資委引導央企負責人提高R&;D創新意識,下大力氣激勵中央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決心。由於EVA指標計算考慮了研發費用的加回,經理人們對當期研發投入不再會對其任期獎勵有影響,而持續的研發投入有利於企業形成核心技術,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從而保證企業後期利潤獲取的穩定甚至大幅上升。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提出本文如下假設:
假設1:EVA業績評價體係能夠顯著促進中央企業的研發投入行為。
Alchian(1950)認為,除了公司內部治理機製以外,來自產品市場的競爭壓力也可能在引導企業經營者行為方麵產生積極作用。企業可能會迫於外部競爭環境的壓力,防止公司被清算或自身被解聘,自覺做出有利於企業生產經營的決策,從而降低代理成本。伊誌宏等(2010)認為成功的治理係統應當是內部治理體係與產品市場競爭的有機結合。劉鳳委等(2007)認為基於會計信息產生的EVA業績評價體係,其評價效果會受到外部製度環境的影響,當外部市場競爭激烈時,EVA能夠作為衡量職業經理人能力的標準;而在外部市場競爭程度較低的情況下,績效評價體係發揮的效用會明顯下降。邏輯上來講,競爭激烈的行業,由於產品差異化很小,行業內部信息交流頻繁,企業之間能夠形成趨於相同的成本水平和利潤水平,且大部分企業的主要目標就在於為股東創造經濟價值,此時源於會計信息調整計算出來的EVA指標也就能充分反映真實的企業經營狀況及管理層的努力情況。而在市場競爭不激烈的行業中,如石油、電信、電力等國家壟斷競爭行業,行業進入門檻高,行業內部同等水平的企業數量非常少,致使較難確定一個合理的標準去評判管理層的經營業績;再加上這些企業需要承擔更多的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非財務業績重大任務。然而EVA指標隻能評價管理層在經濟價值創造的成績,對其他非財務業績表現無法評價,直接導致大大降低了EVA指標對管理層能力的評價功能。Nalebuff和Stiglitz(1983)認為在競爭的環境下,公司的財務業績更能準確的評估管理層能力。因此,我們提出本文的第二個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