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好人”總是輸?
管理創新
作者:祁大偉
摘要:文章基於人格理論、動機理論和工作績效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了工作場所中“老好人總是輸”這一特殊現象的作用機理。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首先將對人格特質、成就動機和工作績效進行全麵的文獻回顧,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和研究模型。然後,基於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最後,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進一步進行討論,得出文章的結論。
關鍵詞:隨和型人格;成就動機;工作績效;中介作用
一、 文獻回顧
1. “老好人”與隨和型人格。根據大五人格理論,構成大五人格的五個維度分別是外傾性(Extraversion)、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神經質(Neuroticism)、開放性(Openness)和隨和型(Agreeableness)。其中,隨和型反映個體平易近人、相信他人、友善寬容、富有同情心、謙遜有禮的人格特質,代表的是個體利他和友好的人格,這正是前麵提到的工作場所中的“老好人”。因此,本研究將從大五人格理論的隨和型人格出發,研究職場中的“老好人”具有的特質。
國內學者黃攸立認為隨和型的6 個子維度分別為信任(Trust)、坦誠(Straight-forwardness)、利他(Altruism)、順從(Compliance)、謙遜(Modest)和慈善(Tender-mindedness)。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上述六大維度作為隨和型人格的顯變量進行測量。
2. “輸”與工作績效。職場中的好人“總是輸”,相對於那些特立獨行、嚴肅的人來說,他們更難以贏得較高的工資和較快的晉升。而加薪和晉升的決定因素是好的工作績效。
本研究不僅將績效看作一種結果,還將績效定義為一種行為。Borman和Motowidio提出了工作績效的兩個組成部分:任務績效(Task Performance)和關係績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國內學者發現國內也存在任務和關係這兩個維度的差異。其中,任務績效是與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產出直接相關的,可以直接據此對工作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的績效;關係績效主要是指員工的利用其人際技能維持良好的工作夥伴關係,甚至幫助他人完成任務的程度。因此,本研究將工作績效分為任務績效和關係績效。
3. “老好人總是輸”的原因與成就動機。為什麼老好人總是輸?進一步探究發現,隨和型人格的人在工作環境中,追求的目標和對成功的定義與其他人有所區別。他們可能更注重與人維持良好的關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工作績效;他們可能更努力想要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不能讓失敗給自己帶來汙點,而不是主動創造成功和輝煌。也就是說,職場中的“老好人”在成就動機上有自身的特點。
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個體追求高標準、實現目標、獲得成功的內在傾向和驅動力。阿特金森將成就動機分成了追求成功動機和回避失敗動機兩個方麵。這兩種成就動機的影響下,個體麵對工作會采取不同的完成策略:追求成功的成就動機指導下,個體會主動選取有挑戰性、有難度的任務,在高效率地同時兼顧任務的質量;回避失敗的成就動機的指導下,個體既可能會被動的對失敗進行防禦,主要方式是逃避可能失敗的工作和任務,在困難麵前繞行;也可能會采取積極的態度來戰勝失敗,從而努力完成工作任務來避免失敗。因此,本研究將成就動機分為追求成功的成就動機和回避失敗的成就動機。
二、 基本假設
1. 隨和型人格與工作績效。國內外的學者們對大五人格和工作績效的關係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測驗,發現大五人格中的部分維度可以對個體的工作績效進行預測。從任務績效和關係績效的兩個層麵來看,大量的研究表明,相對於任務績效,人格可以更好地預測關係績效。Coleman在其研究中發現,大五人格隻有外傾性維度與任務績效相關,開放性、盡責性、神經質和隨和型這四個維度均與任務績效無顯著相關關係,而是與關係績效顯著相關。Mohammed研究發現大五人格的隨和型維度與關係績效顯著相關。國內學者在以不同職業背景人員為調查對象的研究中發現,隨和型人格在經理和警察樣本中對關係績效表現出顯著的預測性。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第一個假設:
H1a:隨和型人格與任務績效負相關;
H1b:隨和型人格與關係績效正相關。
2. 隨和型人格與成就動機。國外學者Hart和Stasson等人發現,不同類型的人格特質與成就動機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孟雁鵬在其研究中探討了積極人格特質對成就動機不同方麵的影響,發現積極人格特質與追求成功的成就動機呈正相關關係,與回避失敗的成就動機呈負相關關係。另外,根據麥克李蘭的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強的人更傾向使自己遠離外界環境的幹擾,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而隨和型人格是一種主張充分與外界環境進行親近的人格特質。據此可以提出本研究的第二個假設:
H2a:隨和型人格與追求成功的成就動機負相關;
H2b:隨和型人格與回避失敗的成就動機正相關。
3. 隨和型人格、成就動機與工作績效。關於隨和型人格與工作績效的關係,大量研究發現,這一關係並不是直接產生的,如Kwong &; Cheung發現人格特質與工作績效之間存在某些中介因素和調節因素,如工作滿意度等、成就動機等。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第四個假設:
H3:成就動機對隨和型人格與工作績效的關係有中介作用。
4. 研究模型。根據文獻綜述和上述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