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共服務動機文獻綜述研究(1 / 3)

公共服務動機文獻綜述研究

管理創新

作者:李銳 毛壽龍

摘要:文章係統梳理了國內外關於公共服務動機的重點文獻,在此基礎上將研究內容概括為公共服務動機的概念、公共服務動機的測量方法、公共服務動機對公共組織的影響、公私部門公共服務動機的比較以及公共服務動機的應用和國際比較五個方麵,旨在加深對公共服務動機理論的理解和把握,並就公共服務動機研究的未來方向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公共服務動機;公私部門;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動機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佩裏和懷斯(Perry &; Wise,1990)在論文中正式使用的,但一般認為對公共服務動機問題進行研究的首位人物是美國學者瑞尼(Rainey,1982)。自公共服務動機的概念在美國首次被提出至今大約20多年的時間裏,產生了很多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有超過125項的研究成果被公開發表,涉及十多個國家和地區(Perry、Hondeghem &; Wise,2010)。麵對如此眾多的研究成果,如何理解和使用這些成果成為對此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鑒於此,國內有學者對西方和國內的公共服務動機文獻進行了係統的總結和梳理(李小華,2007;朱春奎,2011),為相關學者涉足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本文試圖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和成果進行梳理,以加深對公共服務動機理論的理解和把握。

一、 公共服務動機的概念

公共服務動機是一個廣泛的、多層麵的並且難以捉摸的概念(Rainey,1982),同時,它是一個內在的心理過程,並且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曾軍榮,2008),因此,就目前來看,學界對公共服務動機的概念並沒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佩裏和懷斯認為,公共服務動機是指“個人對主要或僅僅基於公共機構和組織的動機而作出回應的一種個人傾向”(Perry &; Wise,1990),該定義重點強調諸如公民責任或同情心這樣的動機。

布魯爾和賽爾登認為,雖然公共服務動機在公共部門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它不局限於公共部門,並將公共服務動機定義為“引導個人作出有意義的公共服務(公眾、團體和社會服務)的動力”(Brewer &; Selden,1998),該定義強調了公共服務動機是超越公共部門的動機。

瑞尼和斯坦鮑爾認可布魯爾和賽爾登的觀點,並給公共服務動機下了一個具有更廣泛涵義的定義,即公共服務動機是“為人民團體、地方、國家和全人類的利益服務的、普遍的利他主義動機”(Rainey &; Steinbauer,1999)。雖然該定義認為公共服務動機並不僅僅存在於政府部門,但是瑞尼和斯坦鮑爾承認公共服務動機在政府部門更普遍(Rainey &; Steinbauer,1999)。

範德納比(Vandenabeele,2007)試圖提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將公共服務動機定義為“一種超出個人和部門利益的信仰、價值觀和態度,它關注的是更為廣泛的政治組織的利益,並且激發個人在適當的時候采取相應的行為”。

二、 公共服務動機的測量方法

佩裏、杭德格姆和懷斯認為,至少存在四種用來測量公共服務動機的方法(Perry、Hondeghem &; Wise,2010):第一種,關於公共服務的單一的調查項目(Rainey,1982);第二種,一維標準測量(Naff &; Crum 1999);第三種,多維標準測量(Perry,1996);第四種,行為測量(Brewer &; Selden,1998)。其中,佩裏的多維標準測量方法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很多後續的測量方法都是基於佩裏的方法而開發設計的。

瑞尼的方法是一種單一維度的測量方法,關注的是個人對從事公共服務的價值偏好。但是,這種方法無法解決個人自我報告對社會期待的迎合問題(Rainey,1982),同時忽視了個人所處情境對報酬偏好的影響(曾軍榮,2008)以及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相容性(Brewer &; Selden,1998)。

納夫和克拉姆(Naff &; Crum,1999)的測量方法是一種間接的測量方法。他們通過對美國聯邦政府一萬名公務員的調查發現,性別和學曆與公共服務動機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係(謝淩玲,2011)。

佩裏(Perry,1996)在其公共服務動機定義的基礎上構建了四維的測量體係,包括24項問卷題目。四個維度分別是公共政策製定的吸引力(Attraction to Public Policy Making)、對公共利益的承諾(Commitment to Civic Duty &; The Public Interest)、同情心(Compassion)和自我奉獻(Self-sacrifice)。這是一種直接測量公共服務動機的方法,從多個維度出發進行多個項目的直接測量,這種方法相較於瑞尼的單項目測量方法更加注重對綜合性因素的考慮。但其有效性也會受到社會期待效應的威脅。

布魯爾和賽爾登(Brewer &; Selden,1998)的行為測量方法“通過研究公共服務行為或親社會行為來間接地測量公共服務動機”。親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是人們期望自身能夠對其他個人、團體或組織產生積極影響的行為(Perry、Hondeghem &; Wis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