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妙吉祥。菩提者與虛空等。謂以虛空無高無下。菩提亦然無高無下。由是如來成等正覺。雖成正覺。亦無少法如微塵許若高若下諸所施作。此如是法若如是知即是實智。妙吉祥。以何義故名為實智。謂一切法了無根本無生無滅。彼無實性亦無所得。若有實性即是滅法。彼雖有生而無主宰複無攝受。妙吉祥。若無主宰無攝受法即是滅法。此等諸法若生若滅。當知皆是緣法所轉。亦非此中有少法可轉。然佛如來不於諸法說斷滅相。
複次妙吉祥。菩提者即是如說句。以何義故名如說句。如說句者即是菩提。如其菩提色受想行識亦然。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處亦然。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亦然。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地界水界火界風界亦然。而不離真如。此等諸法如是施設。其所施設謂蘊處界。由是如來成等正覺。所成正覺離顛倒法。如其先法後法亦然中法亦然。前際不生後際不去中際性離。此如是法是即名為如所說句。如其一法多法亦然。如其多法一法亦然。妙吉祥。若一性若多性皆無所得。若有相若無相無入無住。何名為相何名無相。所言相者。謂即生起一切善法。言無相者。謂一切法無所得故。又相者謂即心無所住分位。無相者即無相三摩地解脫法門。又相者即一切法思惟稱量算數伺察。無相者謂出過稱量。何名出過稱量。謂識法無故。又相者即有為伺察。無相者即無為伺察。
複次妙吉祥。菩提者即是無漏無取。何名無漏。何名無取。無漏者。謂離四種有漏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欲漏。二者有漏。三者無明漏。四者見漏。無取者。謂離四種取著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欲取。二者見取。三者戒禁取。四者我語取。如是四取。悉由無明暗蔽愛法滋潤互相取著。妙吉祥。若或本初於我語取根本。能了知者即我清淨。我清淨已。隨知一切眾生清淨。由我清淨故即彼一切眾生清淨。若一切眾生清淨即法無二無二種類。彼無二義即無生無滅。妙吉祥。若無生無滅即無心意識可轉。若無心意識可轉即無分別。若無分別即深固作意相應無明不能發起。若彼無明不發起者。即十二有支亦不生長。若十二有支不生長者即法無生。若法無生即法決定。若法決定即調伏義。若調伏義即是勝義。若其勝義即離補特伽羅義。若離補特伽羅義即不可說義。若不可說義即緣生義。若緣生義即是法義。若法義即如來義。如是所說。若見緣生即能見法。若能見法即見如來。彼諸所見。若其如理審伺察時。是中亦無少法可見。妙吉祥。何名少法。謂心所緣。若無心所緣即無所見。由如是法故如來成等正覺。平等故平等。
複次妙吉祥。菩提者。是清淨義。無垢義。無著義。何名清淨。何名無垢。何名無著。謂空解脫門即是清淨。無相解脫門即是無垢。無願解脫門即是無著。無生是清淨。無作意是無垢。無起是無著。自性是清淨。圓淨是無垢。明亮是無著。無戲論是清淨。離戲論是無垢。戲論寂止是無著。真如是清淨。法界是無垢。實際是無著。虛空是清淨。寥廓是無垢。廣大是無著。了知內法是清淨。外無所行是無垢。內外無所得是無著。了知蘊法是清淨。界法自性是無垢。離諸處法是無著。過去盡智是清淨。未來無生智是無垢。現在法界安住智是無著。妙吉祥。此如是等。清淨無垢無著諸義。於一句中普能攝入。謂寂靜句。若寂靜即遍寂。若遍寂即近寂。若近寂即寂止。若寂止此說即是大牟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