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表示,如果讓顧客覺得很實惠很飽滿,這種經營就比較難做,還是要讓他踮踮腳尖,更能刺激顧客的消費欲望。
三、從雞屁股上發現的商機
在速凍肉丸行業,惠增玉呼風喚雨,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負債累累,靠著兩個驚人舉動扭轉乾坤,從無名小卒變身行業龍頭老大,企業年銷售超過十個億!但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的財富居然是從雞屁股上開始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惠增玉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家鄉山東省諸城市的一家外貿公司,一幹就是八年。那一年,惠增玉所在的部門接到了一個處理庫存的任務,可是這庫存卻讓他們犯了難,居然是100噸雞屁股。
在很多中國人眼裏,雞屁股吃不得。但也有人說這雞屁股能吃,那肉還肥還香。那麼,雞屁股到底能不能吃呢?惠增玉介紹:雞屁股有塊黃色物質叫黃尾腺,傳說中能致癌,但是沒有考證。其實,那是雞的淋巴腺體,的確不可以食用,但是去掉這塊黃色物質就可以吃了。在正常的產品中是加工成肉串往日本出口。由於當年的出口量減少,這100噸雞屁股就需要處理,可怎麼把這能吃大家卻不敢吃的雞屁股賣出去呢?
一天,惠增玉突然想到一個點子,他把處理好的雞屁股絞成餡,配上菜,做成炸丸子。炸丸子既改變了雞屁股的形態,又發揮了它油脂豐富的特點。送到當地市場出售,每天從賣出幾十斤到後來的幾百斤、上千斤。不到一年,這一百多噸的炸丸子就賣完了。
處理完這批庫存之後,惠增玉和另外兩個同事辭職創業,因為這炸丸子讓他們發現了商機。好多客戶找到他們,說炸丸子不錯,能不能繼續做炸丸子。
2000年,惠增玉借來五萬元,另外兩個同事每人五萬,一共十五萬,成立一個小公司,專門做炸丸子。
公司成立後,麻煩接連而來。第一個問題就是炸丸子的保鮮時間太短,很難規模化生產,三個人一合計,幹脆換成做速凍丸子。
說換就換,他們立刻引進設備開始生產速凍丸子,同時也增加了其它速凍食品。靠著以前的人脈,速凍食品的銷售量不斷提高,市場也從諸城擴大到山東其他城市。可是,這欣欣向榮的背後卻隱藏著危機。惠增玉和兩個同伴怎麼也沒有想到,明明日益火爆的生意,到年底一算賬,居然賠個底朝天!
三個人查了半天賬才發現,這問題居然出在了冷庫上。當時的冷庫不到十平方米,特別小,生產半天就滿了,隻能停下來。後來不得不在外麵租冷庫。這樣一來,生產成本大幅度提升。一年多下來,欠了十五萬元的外債。作為帶頭人和企業法人,惠增玉一個人攬了下來,另外兩個合夥人離開了。
惠增玉再次出發,不隻是因為背負十五萬元的外債壓力,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速凍肉丸類食品的巨大潛力。惠增玉四處借錢,2002年,加工廠完工,一共花費66萬,加上原先的15萬,惠增玉的外債變成了81萬。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那時候,惠增玉經常連送貨的高速路費都拿不出來了,借錢成了家常便飯。
雖然一路上磕磕絆絆,但是靠著幾年的奮鬥,惠增玉不但還清了81萬元的外債,到了2005年,積累了幾百萬的資產。可就在他終於可以喘口氣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一下背上了一個億的壓力!
2006年初,惠增玉突然被告知因為他的工廠處於一條河流的上遊,要立刻搬遷。在一次同學聚會中,一個同學把他引薦給了開發區負責人。
惠增玉回憶:當時負責人問我這個投資多少。我估算三千萬。他說,三千萬不可能的,我們是五千萬以上才行。超過一個億,是列為大項目,是重點支持的。
負責人話音剛落,惠增玉說出的一句話把他的同學都嚇了一大跳!“不差那些了,一個億就一個億吧。”奮鬥了好幾年才積累了幾百萬,未來的三年必須投下一個億。在所有人眼裏,這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要求,惠增玉可以先投資一部分,之後三年之內他必須累計投資達到一個億,否則就算他違約。2006年5月,惠增玉用500萬元投入第一期工程。要想三年完成一個億的投資,銷售量就要提高十倍。整個工廠都陷入緊張,惠增玉做出了一個在別人眼裏無異於自殺的行為——他要更換原料,把當時肉丸的原料由碎肉換成大塊肉。
當時在行業內,用碎肉做丸子是普遍做法,如果換成大塊肉,原料成本將提高四分之一,這意味著幾乎沒有利潤。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下惠增玉肯定要賠得傾家蕩產,可是結果卻大爆冷門。就在當年,惠增玉的企業銷售額達到了八千萬,不但沒賠錢,反而賺得盆滿缽滿!這幾乎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而秘密,就在這小小的肉丸裏。
惠增玉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就可以把答案看得一清二楚。用同樣重量的大塊雞肉和碎雞肉分別加入同樣重量的麵粉做丸子,但結果會截然不同。同樣重量的雞肉,大塊雞肉做出了十一個丸子,而碎雞肉隻做出九個。原因就在整塊原料肉組織結構比較好,出品率高。
除了數量增加,丸子本身也有很大的變化。大塊肉做出的丸子,彈性要好得多,而這樣的丸子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訂單越來越多,不但沒賠錢反而更賺錢。當年的銷售達到了三千四百多萬,將近翻了一番。
不僅如此,他在服務上也很下工夫,不僅生產丸子,還教人怎麼吃丸子。企業專門有一個味道的管家係統,而且會在全國很多地方去尋找特色美食,反過來在產品上進行深入的研發,做出來適合於當地的產品。
在中國農業銀行的幫助下,惠增玉的企業規模擴大,2011年廠房麵積達到了30萬平方米,日產量達到了700噸,成為行業之最。2012年年銷售額突破十個億,領跑中國速凍肉丸行業。
讓雞屁股暢銷的好點子
惠增玉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家鄉山東省諸城市的一家外貿公司,一幹就是八年。那一年,惠增玉所在的部門接到了一個處理庫存的任務,可是這庫存卻讓他們犯了難,居然是100噸雞屁股。
在很多中國人眼裏,雞屁股吃不得。但也有人說這雞屁股能吃,那肉還肥還香。那麼,雞屁股到底能不能吃呢?惠增玉介紹:雞屁股有塊黃色物質叫黃尾腺,傳說中能致癌,但是沒有考證。其實,那是雞的淋巴腺體,的確不可以食用,但是去掉這塊黃色物質就可以吃了。在正常的產品中是加工成肉串往日本出口。由於當年的出口量減少,這100噸雞屁股就需要處理,可怎麼把這能吃大家卻不敢吃的雞屁股賣出去呢?
一天,惠增玉突然想到一個點子,他把處理好的雞屁股絞成餡,配上菜,做成炸丸子。炸丸子既改變了雞屁股的形態,又發揮了它油脂豐富的特點。送到當地市場出售,每天從賣出幾十斤到後來的幾百斤、上千斤。不到一年,這一百多噸的炸丸子就賣完了。
處理完這批庫存之後,惠增玉和另外兩個同事辭職創業,因為這炸丸子讓他們發現了商機。好多客戶找到他們,說炸丸子不錯,能不能繼續做炸丸子。
2000年,惠增玉借來五萬元,另外兩個同事每人五萬,一共十五萬,成立一個小公司,專門做炸丸子。
火爆生意卻賠了錢
公司成立後,麻煩接連而來。第一個問題就是炸丸子的保鮮時間太短,很難規模化生產,三個人一合計,幹脆換成做速凍丸子。
說換就換,他們立刻引進設備開始生產速凍丸子,同時也增加了其它速凍食品。靠著以前的人脈,速凍食品的銷售量不斷提高,市場也從諸城擴大到山東其他城市。可是,這欣欣向榮的背後卻隱藏著危機。惠增玉和兩個同伴怎麼也沒有想到,明明日益火爆的生意,到年底一算賬,居然賠個底朝天!
三個人查了半天賬才發現,這問題居然出在了冷庫上。當時的冷庫不到十平方米,特別小,生產半天就滿了,隻能停下來。後來不得不在外麵租冷庫。這樣一來,生產成本大幅度提升。一年多下來,欠了十五萬元的外債。作為帶頭人和企業法人,惠增玉一個人攬了下來,另外兩個合夥人離開了。
惠增玉再次出發,不隻是因為背負十五萬元的外債壓力,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速凍肉丸類食品的巨大潛力。惠增玉四處借錢,2002年,加工廠完工,一共花費66萬,加上原先的15萬,惠增玉的外債變成了81萬。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那時候,惠增玉經常連送貨的高速路費都拿不出來了,借錢成了家常便飯。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雖然一路上磕磕絆絆,但是靠著幾年的奮鬥,惠增玉不但還清了81萬元的外債,到了2005年,積累了幾百萬的資產。可就在他終於可以喘口氣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一下背上了一個億的壓力!
2006年初,惠增玉突然被告知因為他的工廠處於一條河流的上遊,要立刻搬遷。在一次同學聚會中,一個同學把他引薦給了開發區負責人。
惠增玉回憶:當時負責人問我這個投資多少。我估算三千萬。他說,三千萬不可能的,我們是五千萬以上才行。超過一個億,是列為大項目,是重點支持的。
負責人話音剛落,惠增玉說出的一句話把他的同學都嚇了一大跳!“不差那些了,一個億就一個億吧。”奮鬥了好幾年才積累了幾百萬,未來的三年必須投下一個億。在所有人眼裏,這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根據要求,惠增玉可以先投資一部分,之後三年之內他必須累計投資達到一個億,否則就算他違約。2006年5月,惠增玉用500萬元投入第一期工程。要想三年完成一個億的投資,銷售量就要提高十倍。整個工廠都陷入緊張,惠增玉做出了一個在別人眼裏無異於自殺的行為——他要更換原料,把當時肉丸的原料由碎肉換成大塊肉。
當時在行業內,用碎肉做丸子是普遍做法,如果換成大塊肉,原料成本將提高四分之一,這意味著幾乎沒有利潤。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這下惠增玉肯定要賠得傾家蕩產,可是結果卻大爆冷門。就在當年,惠增玉的企業銷售額達到了八千萬,不但沒賠錢,反而賺得盆滿缽滿!這幾乎不合乎常理的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而秘密,就在這小小的肉丸裏。
惠增玉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就可以把答案看得一清二楚。用同樣重量的大塊雞肉和碎雞肉分別加入同樣重量的麵粉做丸子,但結果會截然不同。同樣重量的雞肉,大塊雞肉做出了十一個丸子,而碎雞肉隻做出九個。原因就在整塊原料肉組織結構比較好,出品率高。
除了數量增加,丸子本身也有很大的變化。大塊肉做出的丸子,彈性要好得多,而這樣的丸子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訂單越來越多,不但沒賠錢反而更賺錢。當年的銷售達到了三千四百多萬,將近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