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包不住的美味(2)(1 / 1)

榜單

文+迷霧

還有一樣東西算是湯包之外的意外驚喜,那就是這裏出售的重慶涼菜,特別是那道椒香豆皮,作料拌得相當不錯,香、麻、辣十足。一口包子,一口稀飯再加上一口豆皮,或許金湯包能開20年的秘訣就在於此。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開了20年的老包子店,特色湖北灌湯包值得一嚐,順便推薦店中的涼菜,地道的重慶滋味。在金湯包,包子、稀飯加涼菜,是一年四季都不過時的美味便餐。

兼善大包

民國時期的包子香

1940年,著名實業家盧作孚、張博和、張祥銀在北碚開辦了一家餐廳,取用《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寓意,定名兼善餐廳。當年的兼善餐廳可謂冠蓋雲集,馮玉祥、孫科、郭沫若、老舍等,都常在該店做客。而兼善餐廳有“三絕”,分別是兼善包子、兼善湯、兼善麵,簡直成了北碚人的集體美食記憶。

有些遺憾的是,如今的兼善餐廳早已不是當年那家。不過北碚的朋友給筆者推薦了一家叫“綠知道”的小館子,說這裏的兼善包子絕對是北碚最正宗的味道。這間館子就在北碚圖書館門口,雖然賣的是中餐,不過許多客人也會順便點上一份兼善包子嚐嚐鮮。

包子上桌一看,第一反應是個頭很大,幾乎一個就能吃飽的樣子。餡料是醬肉的,肉餡中混合著馬蹄,有種脆脆的質感。麵皮和一般大包子比起來算是相當薄了,所以餡料份量十足,最妙的是一口咬下去,滋滋冒油。可惜的是,店中沒有兼善湯賣,不然一口鮮香的兼善包子,一口酸辣可口的兼善湯,老舍先生當年念念不忘的滋味,也不過如此吧。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老舍先生念念不忘的味道,你值得嚐嚐。不過餡料稍微有些油膩,不吃肥肉的人就不推薦了。

南京湯湯包

滾燙的肉汁和鴨血粉絲湯

“麻煩問下重百吃包子的地方在哪裏?”“湯湯包?臨江門重百超市樓下。”筆者不由得感歎,重慶知名的包子大多隱藏在市井之中,正如這家南京湯湯包居然位於解放碑重百超市裏麵,說起來還真是有幾分“大隱隱於市”的超然。

南京湯湯包已經開了15年,不少住在臨江門附近的重慶年輕人,可以說是吃著這裏的湯包長大的。如今的湯湯包,樣子依舊沒變多少,一股濃濃的老國營食堂感覺。同樣沒變的,還有排在窗口等包子出籠的人們。

南京湯湯包隻賣3樣東西,一是南京湯包,二是鴨血粉絲湯,三是花生漿。包子是現做,你能通過窗口看到擀麵師傅和餡料師傅忙碌的身影,一次差不多能出8籠包子,出了之後差不多要等十幾分鍾才有下一組8籠。

這樣做出來的包子確實新鮮,才端出來還冒著熱氣。筷子一夾,肉汁立刻滿溢了出來。記得千萬不要急著往嘴裏放,筆者就是這樣導致了嘴巴被滾燙的肉汁燙起了泡。這個時候,不妨喝幾口鴨血粉絲湯,鴨血、鴨肝、鴨腸配著粗粉絲和青菜,味道也偏清淡,清爽宜人,剛好綜合了鮮濃的肉汁。讓人不得不承認,這湯包和鴨血粉絲湯,還真是絕配。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十幾年的老店,包子都是現做,超級新鮮,而鴨血粉絲湯清淡宜人,簡直是湯包的絕配。唯一遺憾的是,等待太久,為了吃到一籠包子,筆者足足排了20分鍾的隊。

酒鼎包子

70年代的九園香

發現酒鼎包子其實算是個意外。筆者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前麵重慶會館旁邊一群人排著隊,好奇之餘湊過去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才發現,原來被“圍觀”的是一家包子鋪。

包子鋪十分簡單,一個招牌,上書“酒鼎包子”,外麵就一張桌子,裏麵是包子作坊。恰好是包子出爐的時候,金屬蒸格上騰騰冒著熱氣,店員揭開蓋子,蒸籠裏滿是個頭飽滿的包子,隨著蒸汽,一股混合了醬料、油脂和麵粉香氣的味道蔓延開來。

這一大籠包子,不到片刻就賣完了。前麵的一位老大爺幹脆一口氣買了10個。包子就裝在塑料口袋裏麵,很有當年國營餐館的風格。筆者買了一個嚐了嚐,味道和九園包子類似,不過感覺沒有九園油膩,而回甜味更濃。詢問了店員才知道,原來酒鼎包子的創始人是九園包子70年代的傳人,所以兩家味道有相似的地方。而甜味更濃是因為餡料中添加了洋蔥顆粒,麵粉也是精選的,本身帶甜,所以這裏的花卷味道也相當不錯。

不過想要買來當早點的人就要失望了,酒鼎包子上午是和麵、拌料的時間。中午第一鍋包子才能出爐,而晚上6點過也就收班了,所以想吃的人請一定看好時間哦。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酒鼎包子的味道和九園包子類似,但是筆者個人感覺味道更好,肥瘦搭配比較均勻,價格也比較親民。如果你懷念當年的九園包子,不妨到這裏買幾個回去嚐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