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策》共分十卷,《道心種魔大法》、《紫血大法》、《魔秘》、《刑遁術》、《姹女大法》、《劍罡同流》、《紫氣羅》、《心連環》、《魔相決》、《補道》。”
江左集團陳郡謝家家主謝青沉吟道:“實則《魔策》並不是秘籍,據我的太太祖父謝玄所言,《魔策》又名《魔道隨想錄》。”
“《魔道隨想錄》是記錄上古人類的練功心得和倒鬥筆記,主要記錄了修練道心種魔大法的心得與倒商周古墓中看到一些關於上古武學的奇異見聞。”
“實則就是一本盜墓筆記。”
“上麵記錄了不少絕頂武學的理論推想、盜墓的經曆和商周時代一些殘本心法。”
“被滅的慈航靜齋的始祖地尼,因得翻閱《魔道隨想錄》之緣,從而曉得‘破碎虛空’之秘,《慈航劍典》很大機會亦受到‘破碎虛空’的影響。仙胎魔種,各走極端,源頭則一。”
張達沉吟道:“如此來,後續的《魔策》十卷其實是後人根據《魔道隨想錄》的武學理論創造出的功法?”
“不錯,現在的聖門弟子其實大多並不知其淵源。”謝青解釋道:“臣的太太祖父曾經也是聖門弟子,再加之臣的家族對於祖上的事情都會特別記載,所以才比較清楚這段淵源。”
張達問道:“那愛卿的家中可有《魔策》。”
謝青道:“祖上覺得《魔策》是個禍害,所以除了《刑遁術》這一卷外,其餘《魔策》並不曾收留。”
謝青頓了頓,道:“不過,臣倒是對《魔策》十卷有些了解。”
張達點了點頭,示意謝青繼續。
謝青娓娓道來:
“《道心種魔大法》是《魔策》中最高深、最至高無上的宗卷,載有達至‘破碎虛空’的方法,分上下二卷,在漢朝魔門大逃亡時期,在競爭中,最終被‘邪極宗’奪得,成為鎮宗之寶。”
“道心種魔大法分上線兩卷共十二篇。”
“上卷包括‘入道第一’、‘種魔第二’、‘立魔第三’、‘結魔第四’、‘魔劫第五’、‘種他第六’。”
“下卷包括‘養魔第七’、‘催魔第八’、‘成魔第九’、‘魔極第十’、‘魔變之境’、‘魔仙’。”
“‘入道第一’修的是玄門正宗心法,以建立本身的‘道體道心’。這篇主要是讓修練者打下道心基礎,為駕馭魔種與將來的魔變作好準備。”
“‘種魔第二’凝聚精氣神,點燃道功的陰中之陽,結成魔種。這篇主要讓修煉者引發魔種,為獲得至陽無極打下基礎。”
“‘立魔第三’須將全身功法散去,以讓秘不可測的魔種能在不受玄門正宗先真氣的抑製下出而主事。”
“簡單點,魔種正是死氣培植出來的‘陽神’,道心則為生機勃發的陰神,隻有陰神讓道,陽神方可脫穎而出。”
“‘結魔第四’內中描述千奇百怪種種自戳自殘、挨饑抵餓的苦行,其目的務求誘發魔種。這篇主要是讓修練者受盡折磨,讓自身肉體與魔種更進一步和魔種結合,亦對魔種進行鍛煉,使其漸成氣候。”
“第五篇‘魔劫第五’、第七篇‘養魔第七’
“講的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所以能重生,得力於嵌入魔種的道心。修煉者並不是真正的死亡,隻是與某一種玄之又玄超乎這地的某一力量結合,此正為種魔大法第五篇魔劫和第七篇養魔的情況。”
“第六篇‘種他第六’,恰恰解決了前五篇對曆代邪道宗主造成的所有難題,大合魔門一貫損人利己的作風。方法是另尋道體,再由自己親手種魔,絕對控製下於道體死亡前的刹那,進行竊種的功法,據之為己有。”
“第八篇‘催魔第八’,這篇主要練道心與魔種的逐漸融合過程,也是全書中最悠長,也最精彩有趣的過程,就是和人動手過招,務令魔種發揮得淋漓盡致,魔種道心兩者水乳交融,神意彙流,變化無窮。”
“第九篇‘成魔第九’,魔種和道心初步融合,在不斷的戰鬥下,魔種一點一滴的釋放出來,當魔種被催發至淋漓盡致,人和魔種將無分彼我,謂之成。”
“第十篇‘魔極第十’,魔種可運用自如完全斂收,是魔種和道心融合的頂峰。”
“第十一篇‘魔變之境’,當道法壯大至能與魔種並駕齊驅,分庭抗禮,真正的‘魔變’方會出現。道功等若另一種的‘死而複生’,其微妙處玄之又玄,奇異至極。這篇主要是講魔種從到道魔分離,再到重練道功,完成魔心種道。”
“第十二篇‘魔仙’是全書最短的一篇,隻有百來句千多字,且晦澀難解,顯然純屬理論性的揣測探究,缺乏經驗上的支持。”
“向雨田曾在卷終處注了‘破碎虛空’四個蠅頭字。當至陽無極的魔氣與至陰無極的道炁,修練到大成境界時,便完成破碎虛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