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豪古箏作品藝術探微
欣賞·評鑒
作者:陳愛娟
【摘要】 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他在四十餘年的音樂創作生涯中,為“民族音樂現代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本文就何占豪在古箏協奏曲創作方麵的藝術成就做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何占豪;古箏協奏曲;創作;藝術成就
[中圖分類號]J64 [文獻標識碼]A
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58年他與同學陳鋼創作的蜚聲樂壇、譽滿中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已成為“不朽的(中國)民族音樂經典”。何占豪在四十餘年的音樂創作中,為“民族音樂現代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除了改編、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高胡、二胡、琵琶協奏曲外,還改編、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古箏協奏曲,如《梁祝》、《臨安遺恨》、《西楚霸王》、《陸遊與唐婉》、《莫愁女序曲與遊湖》等。現就何占豪古箏協奏曲的藝術成就做些初步的探討。
一、作品獨具匠心的選材
要實現“民族音樂現代化”,有兩個要素必須考慮到,同時還必須將這兩個要素緊密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兩個要素就是:作曲家的藝術素養和聽眾的藝術修養。沒有作曲家的藝術素養,“民族音樂現代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這方麵對於何占豪來說已沒有障礙,從年輕時期就在藝術上嶄露頭角,至今他已經在作曲這一領域浸淫了四十多年了,其藝術功力已爐火純青,堪稱世界級大師。這樣,另一要素,即聽眾的藝術修養,就成了“民族音樂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試想,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音樂現代化”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聽眾藝術修養的提高也並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於是,何占豪獨辟蹊徑,為了讓更多的聽眾能盡快地接受他的作品並引起共鳴,他選取那些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文學經典改編作品,並在旋律中汲取戲曲和民間音樂的精華,如《梁祝》、《臨安遺恨》、《西楚霸王》、《陸遊與唐婉》、《莫愁女序曲與遊湖》等。作品一經問世,即引起轟動。在這方麵,何占豪是睿智的,無疑也是成功的。
1.《臨安遺恨》
嶽飛,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他於北宋末年投軍,十餘年間,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被囚在臨安城(今之杭州)監獄中。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朝廷殺害。
作曲家何占豪於1990年曾創作了中阮協奏曲《臨安遺恨》,1992年,作者又將此曲改編成古箏協奏曲。這首古箏協奏曲是以傳統古曲《滿江紅》的曲調為主題變奏而創作的,旋律優美、意境深遠。樂曲運用單主題變奏手法,表現了南宋民族英雄嶽飛因被奸臣陷害而囚禁在臨安(今杭州)獄中,他在赴刑場的前夕,對社稷麵臨危難的深刻焦慮、對家人處境的深深掛念、對奸臣當道的極度憤恨,以及對自己精忠報國、無奈卻壯誌未酬的感慨和悲歎!
嶽飛是中華民族的一座豐碑,他的故事婦孺皆知。通過音樂形象,何占豪對嶽飛進行了再創作。
2.《陸遊與唐婉》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蛟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這是宋朝著名詩人陸遊當年題於沈園園壁上的《釵頭鳳》。
美麗賢惠的唐琬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的表妹,出身望族,自幼聰慧,人稱才女。19歲時,她被陸遊娶回了家,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可造化弄人,陸遊的母親卻讓恩愛夫妻轉瞬之間變作勞燕分飛。隨後,陸遊另娶,唐琬改嫁。唐琬終於還是鬱鬱而死,帶著無窮的心事和幽怨,隻留下泣血的記憶和不盡的思念伴隨陸遊蹣跚走到生命的盡頭。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陸遊一首詞,唐琬千抔淚。這首惆悵、傷感的千古絕唱《釵頭風》,和那段淒美哀絕的愛情故事,800多年來感慨喟歎著一代又一代墨客騷人,纏綿悱惻了一代又一代的癡男怨女……
何占豪先生圍繞這首文學作品的意境,創作了這首古箏協奏曲《陸遊與唐婉》。樂曲描述了陸遊與唐婉被迫離異,數年後在沈園重逢時二人淚眼相望、肝腸寸斷、仰天長歎的情景。
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陸遊與唐婉》等的成功,為何占豪“民族音樂現代化”作了最好的詮釋。
二、作品絢麗多姿的風格美
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音樂作品是社會生活在作曲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一部真正稱得上美的音樂作品,既要反映出客觀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屬性,也要顯示出作曲家對待生活的審美理念;同時,它在音樂作品表達上,還必須具有完美、生動的形式。從何占豪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美的不懈追求。他的作品有著多樣的藝術風格美,既有雄渾壯闊的豪放美,又有優美雋永的抒情美,還有跌宕起伏的旋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