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伊尹的濟難報國之誌(1 / 2)

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到了桀期間,由於夏桀昏庸傲慢,不得民心,那些受盡欺壓的平民百姓指著太陽咒罵他:“你幾時滅亡,我們情願跟你一道滅亡!”桀的大臣們也都盼望夏朝早點滅亡。

這些都被湯看在眼裏。湯又叫“太乙”,他是夏王朝在黃河下遊的一個屬國商國的首領。湯見夏桀腐敗殘暴,就決心與他爭奪天下。

湯一天到晚總考慮怎樣推翻桀的計劃,一日三餐,馬馬虎虎,並不留心飯菜質量怎麼樣。這種情況,早被細心的廚師伊尹看到了。

伊尹出身低微,養父是有莘國廚師。伊尹聰明好學,很有才幹,終於學得一身好手藝成為一位名廚。伊尹的烹飪技術十分高超,尤其是擅長精製味美的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傳四方。

喜愛喝湯的商湯聽說後,派人向伊尹的主人莘氏索要伊尹,遭到拒絕。商湯不死心,為得到伊尹,不惜向莘國公主求婚,以迎娶不美貌的公主為代價。莘氏答應了,而且讓伊尹做女兒的陪嫁物。

伊尹佩服有大誌的人,他聽說湯有遠大誌向,高興壞了,立刻背著烹調用的“玉鼎”和“砧板”跟著去了。從這時起,伊尹就已經不再滿足於為國君做那可口的飯菜與酒肴,他更有一顆在政治上的忠君報國之心。

事實上,在伊尹的心目中,經常考慮的是整個國家普天之下的人民的生存狀況及命運問題,他認為在商湯管理的範圍內,隻要還有一個男子或是婦女,沒有受到堯舜之道的恩澤的話,就如自己把他們推進溝壑中一樣。他把天下個別人的疾苦,視為整個國家人民的疾苦,把天下人民的災難,視為自己沒有盡到拯救的責任。

正因為伊尹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強烈的濟天下之難的責任心,所以才建議湯踏上了伐夏救民,滅夏興商的革命大道,而他本人也投身於這場壯麗的事業中。

伊尹知道湯總是惦記著推翻桀的大事。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總想找個機會和湯談一談自己對這事的看法。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吸引湯的注意,這一次故意把飯菜做得特別鹹,下一次又故意不放鹽。

湯感到飯菜不順口,不對味,就叫過伊尹說:“你最近做的菜,不是鹹,就是淡,是為什麼呢?”

伊尹說:“大王,這是我在試探您還知道滋味不知道。從今天起,我一定把飯菜做好。不然,大王殺我的頭!”

從那以後,伊尹做的飯菜鹹淡適度香甜可口,味道很合湯的胃口。湯非常滿意,又把伊尹找來說:“看來,你的進步很大,做菜的本事果然不凡。”

伊尹連忙借題發揮,有所指地說:“大王,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誇獎的。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隻要把佐料搭配好,吃起來自然有味。這和您治理國家是一個道理,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急於求成。隻有掌握好分寸關節,才能把事情辦好。”

湯聽了連連點頭,心想:“誰能知道,在我的廚房裏竟有這樣一位難得的人才!”於是,湯立即宣布解除伊尹的奴隸身份,讓他做了大臣。

伊尹心懷感激地對湯說:“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

從此以後,伊尹盡心盡力為湯出謀劃策,逐漸成為了湯的主要助手。有一天,伊尹向湯建議,鑒於夏桀昏庸殘暴,不要再向夏送貢品了。同時,他還建議湯控製一些小國,使他們歸附湯。湯采納了這一計劃。

桀不甘心自己的勢力範圍縮小,就以商國沒有進貢為借口,聯合起九夷族的力量,氣勢洶洶地討伐商國。湯聽到這個消息,對伊尹說:“現在桀找上門來打仗,我們打還是不打呢?”

伊尹沉思了片刻,然後說:“桀這次集中了九夷族的兵力,說明他還有一些戰鬥力,我看不如避其鋒芒,先恢複向夏進貢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湯立刻派人把貢品送到桀的軍營。

桀見了堆積如山的財寶,十分得意,笑著對手下人說:“看來,湯還是怕我的呀!”於是,桀帶著貢品滿載而歸收兵回國了。

第二年,商國又不向夏進貢了。桀暴跳如雷,發號施令,集合本國一些軍隊,覺得不一定能打敗商湯,於是想再次召集九夷族一起去討伐商國。可是,九夷族也逐漸看到了夏桀的種種昏庸表現,已經不願意為夏朝出兵賣命了。

這時,在夏桀的附屬國中,真正能聽桀調遣的隻剩下昆吾國這一個了。伊尹與商湯分析了這一形勢。湯對大臣們說:“服從桀的人越來越少,我們隻要打敗他的最後一個幫手昆吾國,夏亡的日子就不遠了。”於是,湯和伊尹率領商國軍隊北上,迅速打敗了昆吾國,消滅了桀的最後一支外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