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伊尹的濟難報國之誌(2 / 2)

桀惱羞成怒,帶兵傾巢出動與湯決戰。商軍以逸待勞,早已等候在現今山西省鳴條這個地方。

伊尹和湯鼓勵將士們奮勇殺敵,振奮精神。湯傳下法令說:“桀做盡了壞事,我們要去討伐他,大家要聽從命令。對殺敵立功的,我要給予重賞,決不食言;對不服從命令的,我也絕不客氣!”

將士們下定了死戰的決心。交戰這一天,天剛亮,商軍就衝了過去,勢不可擋,將士們非常勇猛。夏桀的隊伍有一部分趕緊逃命,大多數投降了商軍。湯乘勝追擊,把夏桀趕進了安徽的南巢山中。

夏桀困於山中,由於沒有援兵,當地的百姓也痛恨他,最後餓死在南巢山裏。

湯率領軍隊攻入了夏朝的國部,夏滅亡了,湯建立了商王朝,並定都於亳,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二個王朝。商湯廢除了夏的政令,並作《湯誥》告誡諸侯要敬畏上天,修行德政,為民謀利。

伊尹作戰勇敢,智慧超群,為湯開國創業立下不少功勞,他由一名當廚師的奴隸,一直成為輔助國君的大臣,後來當上了右丞相。因此,伊尹深受國王的賞識和人民的愛戴。

胸懷報國之心的伊尹不僅輔佐成王開創了商王朝,後來又輔佐成湯的兒子大丁、外丙、仲壬和成湯之孫太甲,為三朝功臣,他主持建造了偃師商城,規範了甲骨文,提出“以德治國”、“任任人唯賢”等立國大計,被曆代尊為賢相,稱“中華第一名相”。

[旁注]

桀 又名“癸”、“履癸”,商湯把他諡號“桀”,是凶猛的意思。桀是夏代第十六代君主發之子,在位52年。他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後被商湯擊敗於鳴條,被放逐而餓死,為曆史上著名的暴君。

湯(?~公元前1588年)。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又稱“高祖乙”。原商族部落首領,商朝的創建者,儒家推崇的上古聖王之一,在位30年,其中17年為部落首領,13年為商王朝君主。

有莘國 夏啟封支子於莘,簡稱“莘國”,上屬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時期,有莘國改屬畿內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廢有莘國,並入晉國,稱“莘地”、“梁”或“羈馬”。

九夷族 遠古時期,燕山山脈一帶生活著許多以鳥為圖騰的原始人群,他們以鳥作為民族、部落的標誌名稱,再發展至為姓氏。其中有九支氏族最為強盛,曆史上叫做“九夷”,也就是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和陽夷。

昆吾國 在夏王朝受封夏侯伯,稱“昆吾氏”,封地立國於今山西運城一帶,後又遷到祝融之墟舊許,即今許昌。夏王朝屬國商國的首領湯率兵討伐昆吾,經數年戰爭,昆吾敗於湯,隨後湯滅夏,建立殷商帝國。昆吾部族後來曾與周族聯合滅商。

《湯誥》是商湯王對各方諸侯的一次講話,他打敗夏桀回國後,各方諸侯即來朝賀,商湯王乘機向各方諸侯再一次申明他之所以推翻夏桀的道理。指出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福善禍淫是上天的基本法則,夏之所以滅亡完全是上天降災的結果。

右丞相 古代官職。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稱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稱“副相”。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職大於左丞相,但每個朝代都是不同的。如秦漢至南宋時期右相大,而北宋至明清時期則左相大。

[閱讀鏈接]

相傳伊尹與商湯談話,被後人整理成《呂氏春秋》中的《本味篇》,因托名伊尹,又名《伊尹書》。據記載,伊尹總結了秦代以前烹調經驗,論述了美味的食物如何製作,這就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飪理論。該書為後世烹調學和“五味調和”的理論奠定了基礎。伊尹在勸說商湯時,從烹調美味的諸多技術要領引發出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伊尹去世時,太甲之子沃丁以天子之禮厚葬伊尹,表達商王室對伊尹盡忠盡效商朝的豐功偉績,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