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同手下兵帶了五六顆過客的首級,回到甘肅鎮。見了總兵楊肇基,隻說“路上伺候了這幾日,昨日才撞著響馬,被小的交鋒,在陣上殺了這五六個,特來繳令箭獻首級請賞。”
楊總兵滿心歡喜,敘他的功,升他做了把總。李自成磕頭謝了,去尋相好弟兄劉良佐,同往酒館裏吃酒取樂去了。
不一日,京師檄文並兵部尚書申用懋密書已到巡撫衙門投遞。梅之煥大驚,急請楊總兵去商議勤王。楊總兵是員驍將,忻忻然要同去。梅巡撫道:“這邊鎮重地,從來京師有警,不令本衙門興師勤王。今奉檄文,不得不去。本院去了,還須貴鎮住此防守,庶得放心。”楊總兵道:“關門嚴緊,近日邊境寧靜,況有兵備道在此,君王有難,敝鎮怎敢不去?”梅巡撫道:“既貴鎮堅心要去,是極難得的了。文武同心協力,朝廷之福。又道是,君命召不俟駕而行。明日點齊了兵將,後日就煩貴鎮先行一步。本院把衙門事連夜料理一番,隻差一日光景,急急趕上,便可如期到京了。”楊總兵立刻告辭回去,打點出兵。梅巡撫先發文書,沿途要支應兵糧,不可有。次日,梅巡撫、楊總兵一齊到教場裏點將選兵,都給了安家銀兩。分派已定,隨領了兵備道送行公席,都回衙門不提。
且說李自成、劉良佐都是楊總兵標下的把總,免不得結束從征。他兩個跑得馬,射得箭,輪得槍,使得斧,果然一對英雄。卻見那掛先鋒印的王參將並沒一些本事,楊總兵平日寵用他,就輕輕把一顆印與他掛了。李自成道:“咱雖不曾讀書,總得說‘寧為雞口,毋為牛後’。這樣一個絨攮的,卻教他來提調著咱,心裏怎肯輸服?好便好,不好,咱們那裏不去。做了事成了功,倒做小伏低,在他手裏討氣!”劉良佐道:“聽得說唐朝郭子儀也是當軍的出身,後來做到天下大元帥。咱弟兄們一身本事,怕沒這富貴的日子哩!”李自成道:“大元帥什麼打緊!漢高祖,劉知遠,我明朝的太祖皇帝,難道是祖宗傳下來的天子?少不得也是平空做成事業的。將主楊老爺到底是武官,那裏識得咱兩個。且待臨陣時節,咱們試些本事出來,看梅都爺認得人不認得人。倘若也是一般的混賬,咱們跑他娘的路罷了。”有詩為證:
奸雄不用即當殺,不北走胡南走越。
微官薄祿羈縻之,何異養虎將須捋。
莫說李自成、劉良佐私下不服的話。且說楊總兵帶了兵將,真個人似虎,馬如龍。王參將在前隊,楊總兵在中軍,李自成等,一隊一隊擺列前去。蘭州州官預先支值了兵糧,又有牛羊酒麵犒賞,兵將歡天喜地,竟自過去,果然秋毫無犯。離蘭州十五裏下寨,住了一夜。
次日五更,埋鍋造飯,放炮起行,不上百裏,便是金縣地方了。這金縣是個小去處,知縣又是個老貢生,不曉事體。不要說牛羊酒麵的犒賞,連兵糧也還備不完。眾兵一到,嚇得知縣在堂上魁星踢起來,退回私衙,堅閉不出。前隊王參將的兵見縣裏不支應,大聲發話,上堂去叫喊如雷,也不見一個人回答一句話。跑到王參將馬前,稟說此事。王參將擺道城,去見那知縣。竟上堂來,不見知縣,卻見三五十個兵丁在堂上喧嚷。王參將大怒,把鼓噪兵丁拿住了五六個,每人打了十棍。原來打的兵倒有三個是李自成手下的,忍著疼痛忙跑回後隊,稟了李自成。李自成大怒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都爺將爺好沒分曉,如何出了兵,卻不先算計了行糧,教這狗攮的知縣不不,又教這狗攮的先鋒顛倒打自己的人!”登時糾合了劉良佐,帶了兩隊兵丁,跑馬進了金縣城門,來到縣裏打開私衙門,一條繩子縛了知縣出來,要去見楊總兵。正值王參將兩下裏撞見了,李自成惱的是王參將,仇人相見,分外眼明,起上前來,把槍往他心口裏一刺。王參將不提防他來,竟被穿心刺過,翻身落馬,跳了幾跳死了。跟隨王參將的兵,飛奔去報楊總兵,走得遲的,也被殺死了十多個。知縣趁他殺得忙時,脫身逃走,不知去向。
劉良佐道:“哥你殺便殺得好,須要償命,怎了?”李自成道:“哥這等說起來,隻怕連哥也要帶累你哩!如今這樁事弄得大了,倘被擒獲,性命難保。古人說得好:人極計生,狗急跳牆。咱兩個須別尋去向。若遲了半日,就走不脫了。”劉良佐道:“咱家小幸喜在蘭州十裏莊,哥又沒家眷,越發便易了。隻是往那裏去才好?”李自成道:“咱有結義兄弟喚做高闖王,現在土山坡下結下營寨,手下有七八百健卒,據土山為險,可拒官兵。如今再添了咱兩條好漢,還怕誰哩!”劉良佐道:“事不宜遲,咱們快快走罷。將爺差人來拿,又要動刀槍,越發不好了。”李自成問那隨行的兵丁,個個願隨前去。不一時,兩員將五十多人,策馬加鞭,往蘭州奔走。走了三十裏,天已昏黑,隻得在一個村坊,——不上十來個人家,——打將進去,逐家的東西盡被搜出來,吃個精光,然後趁著微微月色,往前趕路,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