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內地、港、台三地英文電影譯名異同的研究
影視翻譯
作者:李莉華
[摘 要] 電影片名是探視電影內容的直接窗口,對觀眾直接起著導航作用,因此電影片名的翻譯在影視翻譯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我國內地、香港和台灣三地,在英文影片名翻譯這方麵既有相同之處,也存在著差異。本文通過對三地譯者的翻譯方法(包括直譯、意譯、直意相融等)以及譯名表述形式的比較,來分析三地在社會曆史文化背景、價值取向等方麵存在的差異及其對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 英文電影譯名;翻譯方法;表述形式;文化背景;價值取向
隨著世界範圍多元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集娛樂與藝術於一體的電影成為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電影片名所傳遞的影片信息、蘊涵的民族文化內涵,均能影響觀眾對電影的興趣。包惠南曾指出,影視片名的翻譯“既要符合語言規範,又要富有藝術魅力;既要忠實於原片名的內容,又要體現原片名的語言特色,力求達到藝術的再創造”,要講求“大眾化、通俗化、口語化和藝術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導視和促銷作用”。(2001:92)由此可見,電影片名的翻譯是整部電影翻譯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翻譯界也對“電影片名翻譯”這個主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翻譯界仍然缺乏相對統一的翻譯標準。對於同一部外國電影,“在內地、香港和台灣三地,各自有不同版本的翻譯,形成了一種三足鼎立的格局,這種差異在電影譯名上表現得尤為直觀,三地對於同一部外國電影名稱的翻譯常常是不盡相同的”。(林蓓蓓,2010:196)本文將致力於研究內地、香港和台灣三地英文電影譯名的異同,通過對比三地譯者所采用的翻譯方法和表述形式來分析三地社會曆史文化背景、價值取向等存在的差異及其對電影片名翻譯產生的影響。
一、內地、港、台三地英文電影譯名的對比
(一) 翻譯方法
內地電影譯名主要采用直譯的方法,力求保持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體現電影的“原風原貌”。(黃曦,2008:107)直譯式的片名中不乏佳譯,例如:由經典名著翻拍成的電影Pride and Prejudice,直譯為《傲慢與偏見》,一則與原著小說同名,早已被大眾熟知和認可,二則譯名與電影內容相符,電影講述了起初伊麗莎白對達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存有偏見,後來,隨著了解的加深,逐步消除對他的偏見,並接受了他的感情。然而,Rain Man 則被直譯為《雨人》,完全沒有傳遞出影片中的兄弟情深,也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香港譯者采用的方法靈活多樣,較之內地,直譯較少,而意譯和另譯比較盛行。意譯強調“得意忘形”,即“以改變片名形式為代價,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內容,譯者可運用增/減詞、轉類、擴展等方法進行翻譯,從而起到深入傳達原片內容又增強片名感染力的作用”。(賀鶯,2001:60)如電影Flipped,若直譯為《冒失》,會讓人產生誤解,而香港譯者將其意譯為《怦然心動》,則渲染出了故事的整個氛圍,也將情節完美體現——真的是一對小孩對彼此怦然心動。所謂另譯,就是拋開原片名的形式和內容,以原片內容為基礎,另起爐灶,另立其譯名。這方麵也有不少佳譯,如上述影片Rain Man,香港譯名為《手足情深》,直接點出故事主題,使觀眾僅看片名就已為之感動。然而,像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在香港另譯為《月黑高飛》,這樣的譯名雖然有了意境,卻遠離了影片的主旨,易誤導觀眾。
台灣在翻譯電影片名方麵采用的手法,並非跟香港一樣單純以意譯、另譯為主。除了程式化的翻譯之外,台灣跟內地一樣較為推崇直譯,遇到抽象片名也會選用直譯意譯相結合的方法。(黃澤萍,2007)如吸血鬼題材愛情電影Twilight,內地直譯為《暮色》,香港另譯為《吸血新世紀》,而在台灣將其譯為《暮光之城——無懼的愛》,三者相較,顯然台灣這個直意相融的版本引發觀眾無限遐想,體現出浪漫的感覺,更能激發觀眾觀影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