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受韓國(上)(3 / 3)

泡菜的最高境界應當緣自韓國的阿媽妮——50歲以上的母親們,泡菜隻有出自這些母親的手才能生發出無窮的滋味,牽帶出無邊的想象,所以,韓國的“阿媽妮泡菜”堪稱泡菜中的極品。在韓國的許多傳統家庭中,一壇泡菜的原味鹵汁可以傳承9代人:曾祖母傳給祖母,祖母傳給母親,再由母親傳給明媒正娶的兒媳,然後接著往下傳……所以,真正的韓國泡菜是用母愛醃製出的親情,歲月愈久,味道愈濃,以至於韓國人把泡菜的好味道稱為“媽媽的味道”。也許正是出於對母親的摯愛和感激之情,韓國人才把泡菜稱做“孝子產品”。

韓國泡菜還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淵源。大概在隋唐時期,中國古代的發酵類食品“菹”便傳入處於三國時代的朝鮮半島。韓國所處地理位置冬季寒冷、漫長,所以在古代,泡菜在醃製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乳酸菌是韓國人從食品中取得必要營養的一種途徑。最初的泡菜隻是用鹽來醃製蔬菜,16~17世紀,傳進來的辣椒使泡菜的製作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由於韓國海產品多,辣椒可以去除魚類製作泡菜的腥味,因此辣椒被認為是更好的主調味品而被積極利用起來,從而改變了用鹽醃製泡菜的方法並延續至今。從此,“紅通通、麻辣辣”便成了韓國泡菜最具特色的吃點和亮點。

韓國人的日常飲食簡單清淡,講究生活藝術,注重生活質量。譬如韓國人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硬是把一個普通的泡菜做得有形有色、有滋有味。你看他們或以泡菜為餡,製成漢堡包、三文治、比薩餅、壽司、水餃、燒麥;或巧借原料形體、顏色,製成各種魚形、動物、植物、花朵等各類點心裝飾。而泡菜的原料可不單單是白菜、蘿卜,章魚、海參、蝦、螃蟹、鮑魚、各種水果、樹葉、人參等都可以被韓國人“泡”成美味菜肴。據說韓國人可以做出千餘種口味的泡菜。韓國的泡菜不但味道鮮美獨特、利胃爽口,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提供給人體大量的維生素B,同時其中富含的乳酸菌又極有助於消化。那麼韓國人把泡菜當作韓國飲食文化中的“國粹”、視為“凝聚著祖先智慧的文化遺產”也在情理之中。

韓國人總以為泡菜是世間至味,並期望全世界都能共享這一美味。從1994年起,韓國人便大張旗鼓地在光州市創辦了風味十足的泡菜節。在泡菜節的現場,你才可體會到韓國人對於泡菜的那份執著和熱愛,或是高手一枝獨秀,或是情侶雙雙合夥,或是全家一齊上陣,紛紛拿出“絕”活,“泡”製他們對於生活的企盼和熱愛。甚至各國的外交官員也被請來“秀”場,經他們之手的泡菜自然“洋”味十足。也正是韓國人的努力和用心,小小泡菜竟也有“大”文章可做,還真是成就了一種泡菜文化,創造出一個泡菜產業。如今韓國的泡菜已出口中、美、日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可賺取約十幾億美元的外彙。

從某種程度上講,韓國人的性情猶如韓國的泡菜,辣得痛快,爽得可愛。那剛烈的國民性呈現火一般的激情和鐵一般的意誌,往往令人肅然起敬。譬如我們在電視新聞裏看到韓國義士切指的抗議行為,那是自古代留下的傳統,是韓國人表示最高決心的象征行為。這種剛烈的性格表麵上看來是不知變通,實際上是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肯姑息。(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