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韓國(上)
地理風物
作者:斷弋
錦衣篇:體麵的韓國
我們對於韓國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所謂的體麵。他們大多注重打扮,著裝精致。在韓國,“人靠衣服馬靠鞍”是絕對的真理,而以“貌”取人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上點檔次的服務場所,常會通過客人的外觀、衣著打扮來判斷客人檔次的高低。而在一流飯店的酒吧裏,非西裝革履不得入內的情況也很多。在韓國人看來,服飾是顯示身份的重要標誌,隻有與自己的身份相符的衣著打扮及生活方式才有價值。因此韓國人從不吝惜錢財購買服裝和裝飾品來武裝“門麵”,包裝自己。也許正是這樣的民眾心態和強勢需求,才造就韓國美容業和服裝業的高度繁榮和發達吧。
在韓國的公共場合,你所能看到的,無論男女,無論老少,衣飾都很整潔精致,即便是青少年耍酷、穿“奇裝異服”的,也講究搭配和協調,很少見到光著膀子、趿拉拖鞋玩“天體秀”的。換個角度看,講究穿著應是一個民族講文明、有教養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精神麵貌的最直觀體現。哪怕有點拘謹、有點“粉飾”,也比不修邊幅的好。
韓國人講究穿戴,而且對本民族的傳統服飾——韓服更是偏愛有加。韓服的曆史可追溯到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而有關這種服裝的最早記載則是在高句麗時期某個王族墳墓的壁畫上發現的。當時的高句麗深受中國唐朝文化的影響,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中國服裝開始進入朝鮮,並成為今天韓服的雛形。春去秋來,這種傳統服裝已經—成不變地流傳了幾百年,成為韓國人堅守民族傳統的最愛。傳統的韓服外輪廓線條自然、柔和、放鬆,布料的色彩及裝飾變化協調。韓服的美表現在色彩、紋路、裝飾等都很含蓄、優雅,從款式結構的展開和對外空間的占有以及色彩、圖案中還可以看出與自然的融合和親合力,體現出獨有的“天人合一”的儒家美學特征。譬如女式韓服,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飾有兩根長絲帶的短上衣和寬鬆的高腰長裙相配,顯得端莊嫻雅,別有一番東方的韻致之美。
每個民族都有偏愛的色彩。譬如中國人偏愛喜慶大方的紅色,日本人的和服則以“調和”的中間色居多,而韓國人偏愛幹淨的白色等素色(故有“白衣民族”之稱),另外,他們也有將紅、黃、綠、藍四色並用的喜好。傳統的色彩安排是紅色裙子配淡淡的淺綠色、白色或藍色短上衣,而藍色裙子則配紅色或白色、黃色短上衣,此外,紫色裙子配淺紫色短上衣,而深紫色裙子則配粉紅色或玉色短上衣。當然,現在的韓服也可以按個人
的個性和趣向選擇顏色,裁剪和用料也有所創新,把許多現代美學理念巧妙融入傳統中去,使得韓服更具“新潮與傳統齊飛”的別致之美。
今天的韓國人和大多數現代國家民眾一樣,平常衣著以西化為主,但在重要節慶或特別活動時,他們依然喜歡穿傳統的民族服裝。而對於傳統的堅持,有時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排斥現代。譬如韓國現在流行“一個婚禮,兩種儀式”的辦法,一般情況下,身著白色婚紗的新娘和身著燕尾服的新郎先在婚禮廳或教堂按西方儀式舉辦典禮,然後再轉移到名為“幣帛室”的房間,換上華麗的傳統婚禮服飾進行傳統的結婚典禮 (幣帛,可理解為韓國的一種傳統,指婚禮時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長及親戚長輩行禮的風俗,是新娘首次正式拜見男方親屬的儀式)。
從某種程度上講,堅守傳統也是為了更好地麵對現代化。隻是有一點他們非常明確,那就是韓國民族不可能也不應該放掉所有傳統而去無限地靠近西方現代社會價值觀,自然,這裏也包括美學理念。聰明的韓國人也很善於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尋找文化的平衡點和民族精神的支撐點。在服飾文化方麵,表現在一方麵對於儒家傳統美學的堅守和發揚,另一方麵又以開放的姿態兼容並蓄、博采眾長,從而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韓國現代服飾文化。譬如他們設計的女性正裝,既有板型嚴謹、柔中帶剛的歐美風格,又具精致典雅、含蓄高檔的日式特點;再如休閑裝,寬就寬到極致的闊腿褲和瘦就瘦到極致的緊身衣則是受美國文化影響,淋漓地體現出豪放的美國風格;還有將色彩鮮豔的寬大運動上衣配上淑女味十足的百褶裙,則是韓國女生“韓美合璧”的獨創時髦穿法。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哈韓”一族的狂熱了,畢竟,鮮活的“東方+西方”流行文化最容易引起我們的文化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