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幼兒與環境實現有效互動(2 / 2)

三、讓幼兒與環境進行操作式互動。

幼兒有100種語言,有100種思維,我們要給幼兒表現空間,其中操作式環境創設就是幼兒表現的一種方式。如讓幼兒親自飼養“動物角”的小動物,親自種植“植物角”的植物,每天給植物澆水,給動物喂養,觀察並記錄自己的發現,這就是幼兒與環境的操作式互動,這種互動方式幼兒極感興趣。

另外,在環境創造中要放手讓幼兒動手操作,多給幼兒表現空間,讓幼兒自主收集資料,發現問題,用自己的100種語言表達。如在“我愛祖國”的主題活動中,由於孩子們沒有親眼見過“天安門”、“長城”,於是,我讓他們收集有關“天安門”、“長城”的圖片、照片貼在牆上,在他們欣賞並有一定感性認識後,讓他們收集大大小小的煙盒、紙盒,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他們在牆麵上盡情地拚構“天安門”、“長城”,在這裏,幼兒的合作能力、想象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地鍛煉。又如在“我生活的環境”這一主題活動中,我留給幼兒一麵“繪畫牆”,幼兒在這裏自由自在地繪畫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畫了又擦,擦了又畫,幼兒隨心所欲,充分發揮自主性。

四、環境要反映幼兒當前的興趣點和探索點。

環境應追隨幼兒的生成活動,應該是動態的。如上學期,幼兒園為了幫扶我區的貧困鄉江山中心園,組織一次“手牽手、獻愛心”活動,當班級門口貼出這一活動倡議書後,“到江山去”成了孩子們和家長們的熱點話題,於是,我在班級走廊上很快創設了“熱點話題”一欄,提出了三個問題:“為什麼要去江山幼兒園?”“你想象中的江山幼兒園是什麼樣的?”“江山小朋友的生活跟你們一樣嗎?”沒想到,孩子們用他們的100種語言回答了以上問題,孩子們在紙上畫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江山幼兒園,有的還畫上自己手上拿著禮物,說是送給江山的小朋友;有的還畫上爸爸,肩上扛著一袋米,說是江山的小朋友很窮沒米吃,我和爸爸給他們送米去了;有的畫上我和媽媽送紅包給江山的小朋友……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用100種語言表達出來的愛心。當孩子們從江山回來後,我又在牆上添了一個問題:“去江山後你有什麼想法?”孩子們又用100種語言回答了這個問題。可見,當前的興趣點和探索點才是幼兒想說、要說的,才能引起幼兒的強烈共鳴。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從“布置環境”走入“創造環境”,讓環境與幼兒的心靈對話、交流,讓環境成為幼兒100種語言、100種思維的表現空間,實現環境與幼兒有效互動,從而充分發揮環境的發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