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太後執政,那麼肯定會籠絡元叉,接下來會怎麼樣,就真不知道了。“
賀六渾聽到這裏,才知道自己原來想的是太簡單了。裏麵這麼多複雜折騰的事情,真的是朝堂深似海啊,多少人陷進去拔不出來了。
怎麼都是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沒有人想做事嗎?想到百姓嗎?
---------------------------
一計不成,元乂又找到劉騰說:“古人講,斬草要除根,縛虎難寬縱。我既與清河結了仇,今日我不害他,日後他必害我,怎麼辦?”劉騰說:“放心,我自有辦法除掉他。”原來,他手中有一枚重要的棋子,就是黃門內侍胡定。胡定負責皇帝的膳食,是皇帝最為親信的人,同時與劉騰關係很好。如果由他到皇帝跟前告密,說清河王元懌讓他在禦膳內下毒,以毒死皇帝,自己登基,皇帝自然會相信。這樣,元懌必死無疑。
元乂還是不放心,怕胡靈太後不幹。劉騰對此早想好了對策:“我們可以先離間他們母子,勸小皇帝獨自上朝,把太後幽於北宮,不讓她自由出入。到那時候,朝堂上就是你我說了算,有一百個清河也不難除掉。”
兩人計議已定,然後送給胡定千金,讓他依計行事。11歲的孝明帝元詡一聽叔叔元懌要毒死自己,果然大怒。元乂、劉騰趁機勸孝明帝殺掉清河王,還說:“要想保證您的安全,最好自己臨朝決斷,不要再委政於太後。”這話正中元詡下懷。公元520年7月的一天,元懌上朝時被害。
擾亂朝綱獲罪
害死元懌後,元乂、劉騰又替胡靈太後擬了一份詔書,說她身體有病,要還政給孝明帝。劉騰將胡靈太後鎖在北宮,把鑰匙帶在自己身上,這樣即使小皇帝也不能見母親胡靈太後的麵。宮門晝夜長閉,內外斷絕,平素錦衣玉食的胡靈太後此刻饑寒交迫,想到妹夫元乂等人的行徑,不由長歎:“古語說養虎反噬,就是說我的啊!”
胡靈太後被幽禁,孝明帝元詡年紀尚小,北魏便成了元乂與劉騰的天下。兩人一主外,一主內,朝政無論巨細,都由兩人裁決,百官都敢怒而不敢言。
元乂雖貴為皇親,卻沒多少才幹,隻一味嗜酒好色,致使綱紀敗壞。劉騰這個人則極愛財,處理政務、任用官員,隻憑收到賄賂的多少來定奪,且“舟車之利,山澤之饒,盡欲納之”,胃口極大。直到公元523年病死,他才停下了貪汙的腳步,可謂貪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劉騰本是掌管胡靈太後北宮鑰匙的人,他死後,其他人對胡靈太後的防衛日漸鬆弛。元乂仍是喜歡到各處遊玩,經常不在宮裏,屬下進諫他也不聽。胡靈太後知道這個情況後,覺得機會來了。她佯稱看破紅塵,要落發為尼,去嵩山修道,孝明帝及群臣一聽,急忙叩頭勸阻。這樣,胡靈太後才得以見到孝明帝。母子二人敘了骨肉之情,又想起這幾年受的氣,都覺得不能便宜了元乂和劉騰。
公元525年,被幽禁長達5年之久的胡靈太後再次臨朝攝政。劉騰已死,什麼都無所謂了,活著的元乂則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與胡靈太後抗衡,便不戰而降,請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官職以抵罪。胡靈太後又將其黨羽或罷黜或殺掉,使元乂陷入了孤掌難鳴的境地。
現在是收網的時候了,但胡靈太後考慮到元乂是自己的妹夫,遲遲下不了誅殺他的決心,直到元乂之弟元爪謀反的證據擺在麵前,孝明帝和群臣都堅持要殺掉他,胡靈太後才賜了毒酒,讓元乂在家中喝下。
元乂死時41歲,被葬於“成周之北山長陵塋內”,即今孟津縣朝陽鎮向陽村南250米左右的位置。胡靈太後為他追贈了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之職銜,還賜他朝服一襲、布絹一千三百匹、錢四十萬貫以及各種冥器,埋葬待遇十分優厚。
當然,重情的胡靈太後也沒忘了死去5年的清河王元懌。她將元懌遷址厚葬,讓人畫了他的像懸於殿中,還建浮屠為他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