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奶奶氣得抄起雞毛撣子,林二嫂一見,立刻拔腿就走。
劉氏一直同兩個孩子說話,見此就道,“嬸子別氣,老二媳婦兒就這般性子,您可別氣壞了身子。”說著就從籃子裏拿了大陶碗出來,把餡餅分給兩個孩子,又遞了一張給九奶奶,“這是嵐兒做的,味道還不錯。”
兩個孩子吃的香,九奶奶也消了氣,劉氏就道,“明日我就托人去鋪子裏看看,嬸子可要捎個什麼口信?”
“沒啥,兩孩子在這聽話著呢,要他們好好看鋪子就行。”
劉氏回了家,就去劉家小坐,找了劉家老大,劉老大聽說是去趟官道旁的鋪子,在村口就能看見,又不是進山,就痛快應下了。
第二日就背了劉氏拾掇的柳條筐趟著大雪去了鋪子,林老大夫妻正在熬湯,見得他來了,極是歡喜,盛了一碗湯,上了幾個包子給他,待他吃完緩過勁兒來了,就道,“鋪子裏啥都不缺,這幾日還真有客人上門,都說我們這鋪子救了他們的命呢。”
劉家老大回去把這事兒一說,別人還罷了,劉氏和九奶奶頭一個就念了佛,這可是功德啊。
雪後第七日,林九爺去找了裏正和族老們,商量著各家出個壯勞力,把出村的路打通,各家也正是缺日用之物的時候,又進了冬月,臘月馬上就到了,過年之物也要置辦,於是人人讚同出力,扛了木鍁出村,不過兩日就挖出一條兩尺寬的小道兒,盡頭就是林家鋪子的旁邊,林老大夫妻歡喜的招待了大夥兒喝湯吃包子,倒是讓村裏人第一次知道林家的吃食做得真不錯。
之後,劉氏又****跟著去林老大夫妻去鋪子,林嵐照料著花窖裏的菜蔬,閑暇之時就甩石子,林夕則連滾帶爬的往返與南山之上。
如此,過了一月有餘,任家老爺子的大壽近在眼前,劉氏提前半月就開始準備,挑了兩匹好錦緞,給林嵐做新的襖裙,甚至還進城給她買了一隻玉鐲,一對兒耳環,足足花了一百兩,連林嵐都心疼,她卻說,“不可丟了咱們林家的臉麵。”
林嵐無法都隨了娘親的意,其實她也沒有多餘心思想別的,隻林老爺子的壽禮,就夠她忙乎的了。
那朵精心照料的碧玉蘭,悄悄綻放了一月的花苞,正好到了最盛之時,墨綠的葉片,配上根部淺碧,漸至葉緣,卻變了白色的花朵,淡雅高潔,清香宜人,煞是美麗。
這是林嵐的第一份壽禮,至於第二樣,不必猜也知道,自然是那“壽桃”了。
小桃樹沒有辜負妃妃的期望和誇獎,半月前就含羞嗒嗒的結出了二十幾個桃子,不過指甲蓋兒大小,這些時日如同氣吹的一般瘋長,已經有拳頭大小了,不過這與林嵐的希望還是差距太大,於是就捧了金豬兒過來,許了一罐蜜餞,於是小胖子睡了一天一夜,桃子也長的了一倍,陶碗一般碩大,粉紅飽滿,表麵細細的容貌好似蒙了一層淺淺的熒光,極是惹人垂涎。
林嵐大喜,不願林老二老三看見,就找了個布簾子,把小桃樹的角落,隔了開來。
好再這幾日黃瓜和辣椒兩樣也長得足夠大,可以買賣了,同樣一斤一兩銀的價格,讓他們恨不得把那些黃瓜辣椒秧捧手心裏護著,自然也沒有心思看別處。
倒是林夕小鼻子極好使,來花窖喚姐姐回屋吃飯,立刻就嗅得這裏多了一股甜香,很快就把桃樹找到了,驚得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然後就一個勁兒的咽口水。
林嵐自然不舍得弟弟嘴饞,摘了一個下來,分了他一半,另一半本打算給娘親,但這桃子賣的銀子,她打算做私房,就不好曝露了,於是囑咐弟弟幾句,就把桃子放在案板上,悄悄告訴幾個小娃吃了。
到底任老爺子壽宴那日,林嵐早早裝好壽禮,穿戴打扮好,上身是海水藍的小襖,衣領袖口繡了簡單的雲水紋,下身是細棉做的棉褲,外麵係了一條白綾子長裙,裙擺上用同小襖一樣顏色的繡線,從腰際向下,由小到大,繡了幾朵蘭花,極是雅致。林嵐的頭發一改往日的兩根辮子,被劉氏盤成了雙丫鬟,束了藍色的綢帶,耳上戴了雙蝶的銀耳環,手上套了玉鐲,配上嬌美的小臉兒,這哪裏還是農家丫頭,就是比之大戶人家的女兒也要氣派三分。
劉氏握著女兒的手,心裏頗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慨。(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