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家園提升幸福指數
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同時,太平溝村著力實施惠民利民戰略,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突入力度,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投資60萬元建設了麵積為400平方米的集便民服務、物業管理、圖書閱覽、文體活動、衛生醫療、信息網絡和辦公為一體的太平溝村服務社區;投資近2000萬元,建成2幢新村農民住宅樓、4400平方米倉儲庫房、600延長米防山洪護村壕和占地1公頃集體育比賽、健身、休閑、室外文化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燈光文化休閑廣場。建成了覆蓋鄉村屯的勞動就業服務平台,土地流轉農民全部實現免費技能培訓。啟動了太平溝村社區服務站全部功能,成立了太平溝景區管理處,農民民生權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說到太平溝村的變化,今年44歲的楊文深有體會,他是太平溝生人,從祖輩闖關東來到這裏,到他這一代已經100多年了,自打記事起家裏人都是挑水吃,尤其是冬天特別的辛苦,父親要走300多米到江裏打冰眼挑水,往返一趟要半個小時,很多人都在挑水時候摔過跤,也有骨折的,那時候吃水真是太難了,每家每戶用水都十分節省,後來條件好了些,村裏打了井,大家開始用水車拉水吃,雖然比以前方便些,但是也仍然非常的辛苦。記得年輕時候每天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拉著家裏自製的水車,到井邊拉水。現在好了,全村都用上了自來水,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再也不用挨累,而且水質也好喝起來更健康。
村裏的老支書說:過去一年去縣城的次數都不超過3次,那時候道路狀況非常不好,要坐三個多小時的車才能到縣城,置辦點東西都得抓緊時間,否則都趕不上回來的車,每天就一趟車,現在都是水泥路,到縣城兩個小時都用不上,車也多了,想去就去,再也不打怵了。
太平溝村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低矮破舊的茅草房變成了住宅樓,泥濘的土路被水泥道代替了。變化帶來的是幸福,變化帶來的更是希望。通過大力實施村鎮道路網建設、美化工程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工程,村內水泥道路覆蓋率達到98%,衛生廁所、清潔能源、自來水入戶率均為100%,文明戶達98%以上,太平溝村先後被確定為第二批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省級文明示範村試點村、省級生態村、省級新農村建設五星級村等榮譽稱號。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蓬勃開展中,蘿北這個山崗翠綠,蟲鳥鳴唱,碧水藍天,優美生態的小山村,宛如一幅旖旎的畫卷徐徐展開,在幸福的康莊大道上幸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