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傾聽曆史的聲音(1 / 1)

傾聽曆史的聲音

築夢龍江

作者:鄒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那段悲壯的曆史,曾經在我看來更多的是書本上的鉛體字,或是網頁上的各種鏈接。“和平”這兩個字也常常聽到人們以宣言、口號的方式提起。然而作為一名記者,當我有機會走近那些來自曆史的麵孔、傾聽曆史的聲音,我卻發現,對於一些人來說,“曆史”就是印刻在他們臉上的皺紋,身上的烙印,“和平”就是他們的畢生所求。

9月3日,我在抗聯老戰士、原省政協副主席李敏的家裏,跟李奶奶一塊看的大閱兵。那天李奶奶格外精神,早早地起床,梳洗整齊,穿上了全套的抗聯軍裝,連綁腿都一絲不苟地打好,軍功章也一個一個地掛在胸前。整個閱兵儀式一個半小時,李奶奶是站著看完的,不止站著,升國旗的時候她跟著唱國歌,習近平總書記檢閱隊伍的時候她跟著喊口號,抗聯部隊方陣走過檢閱台的時候她就在自己家的客廳裏踢起了正步,邊踢還邊唱抗聯的軍歌。如果是不了解李奶奶的人看到她的這些舉動可能會覺得有些不解,我卻感動得熱淚盈眶。

李奶奶今年92歲。3年前,我在隨隊采訪黑龍江廣播電台組織的“東方紅,太陽升,重走抗聯路”徒步活動的時候認識了她。當時,電台最初的打算是請李奶奶在出征儀式的時候來給大家鼓鼓勁,在隊伍抵達終點的時候再來跟大家講講抗聯精神。可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出征那天李奶奶是穿好了一身軍裝,背著行軍包,扛著一麵東北抗日聯軍的大旗來的。整個徒步活動一共8天,行走裏程上千公裏,李敏始終走在隊伍最前麵。當時,她89歲。我勸她,奶奶您不用走完全程,您上車坐著就行。李奶奶伸手扶了扶自己的軍帽,跟我說,這條路其實她已經走了很多遍,每走一遍就像是在看望那些犧牲的老戰友,戰友們不在了,她還在,她得把戰友們沒做完的事繼續做完,她要把那些不被人們知道的抗聯故事傳揚出去,要把那些淹沒在硝煙中的英雄的名字一個一個地找回來。說實話,我當時對抗聯的了解真的不多。後來的那幾天裏我幾乎寸步不離老人家,我的采訪本裏也記下了厚厚的一本關於她、關於抗聯的故事。

從那之後,我好像也變得執著起來,我製作李敏奶奶專訪,我去拜訪抗聯將士的後代,我到處尋找散落的無名抗聯烈士墓我和李奶奶一起告訴越來越多的人,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曾經有一支叫做“東北抗日聯軍”的隊伍,他們為了腳下的這片熱土,拚死搏殺。

今年夏天,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再次發起了“重走抗聯路”公益徒步活動,30名從全省的聽眾、觀眾中選拔出的徒步隊員再次用腳步丈量了曆史的印記,而我也再一次隨隊出發,不過,這一次我不是作為隨隊采訪的記者,而是作為一名徒步隊員走完了全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被李奶奶感染了,每走到一處對抗聯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我總喜歡把我知道的抗聯故事講給徒步隊友們聽:這裏是烈士趙一曼被捕的地方,那裏是唱起“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地方腳下的那條尋訪、傳承抗聯精神的路似乎也在無限延展,一直延展到我們的心裏。

記得10年前,剛剛成為一名記者的時候,我曾經深深遺憾不能成為一名戰地記者,然而10年後的今天我卻發現,雖然身處和平年代,但戰爭的印記卻並沒有灰飛煙滅,記者這個特殊的職業讓我如此近距離地觸摸到曆史的雕刻,也更讓我清楚地感受到我們必須要擔負起來的責任。

92歲的李敏奶奶,她從曆史走來,帶著對曆史的尊重,對信念的執著,也帶著戰友的殷殷囑托。感受著她的溫度和氣息,我們懂得和平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曆史長河慢慢流淌,李敏奶奶也終將離開,那就讓我們繼續告訴未來:珍惜和平,讓世界不再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