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實踐及經驗啟示(1 / 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實踐及經驗啟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汪勤峰

[摘 要] 新中國成立後,圍繞著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經曆了艱辛探索和實踐,最終找到並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形成了豐富的建設經驗。

[關鍵詞] 探索 實踐 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新中國成立後,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幾代中共領導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緊密結合當代中國實際,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製度,其探索精神和實踐經驗對於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加快全麵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選擇

(一)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艱辛探索

新中國成立初期,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問題上,隻有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除此沒有其它的現成經驗時,因此“學習蘇聯”成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必然選擇。從1951年開始,中國共產黨在蘇聯幫助下,按照蘇聯模式,進行了工業化道路的實踐探索,成為新中國成立後前七年社會發展的突出特征。

蘇聯模式的學習和借鑒是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最為主要的任務。在“一五”時期,一大批舊中國沒有的基礎工業部門,開始一個個建立起來。其間工業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一百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模式的缺陷和問題也日益暴露出來,主要表現於以下方麵:一是片麵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二是片麵強調產價和產量,造成產品單調,質量低劣。三是經濟粗放發展,效益低下,國家資源大量消耗和浪費。毫無疑問,對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仿效,最初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是很大的,在短短的時間裏使中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改變了數百年來千瘡百孔的舊模樣,使中華大地上煥發出新的風采。

但由於蘇聯方麵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以及我們自身工作中也湧現出這種搬來模式中的一些弱點和問題,為此,毛澤東明確提出要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思想。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蘇聯方麵暴露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們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於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要引以為戒。”[1]p720因此他提出反對教條主義,強調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曆史時期要創造自己新理論的重要性。鄧小平同誌後來也說:“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並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後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2]p139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辟和發展

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各族人民遭到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使國民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其時,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步入信息經濟時代。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逐步轉移到了亞洲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已遠遠超過了我國。一些原來比我們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如韓國等“亞洲四小龍”也超過了中國。麵臨著一係列的內外壓力,黨和人民都迫切需要改變這種狀況,希望國家能進行一場大變革。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複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毅然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強調要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為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標誌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階段,開辟了中國共產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探索。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首要的基本問題,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並予以發展。1982年,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命題,到黨的十三大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道路,再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形成比較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探索過程伴隨著實現“兩大轉變”,這就是:一是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二是從計劃經濟體製轉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行改革開放。這是中國開辟和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主要標誌。

以江澤民為代表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麵對變化了的世情、國情、黨情,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提出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創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成功地把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和市場經濟體製結合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特別是確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進一步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98年12月,江澤民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二十年的曆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