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反杜林論》的曆史與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研究
作者:張亞瓊
[摘 要] 《反杜林論》是一部極其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其內容之經典、使命之重大、觀點之鮮明、語言之犀利,使得它成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一座不朽的裏程碑。《反杜林論》之所以經百年而不衰,曆千錘而彌新,究其深層原因,在於它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反杜林論》 曆史意義 現實意義
歐根·杜林1833年出生在普魯士一個官吏家庭,1861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864年獲得私人講師資格。19世紀60年代,杜林研究了美國庸俗經濟學家凱裏的學說,並成為他的門徒。19世紀70年代,他轉向社會主義,並連續出版了《哲學教程——嚴格的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1875年)《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1871年第1版與1875年第2版)《國民經濟學和社會經濟學教程,兼論財政政策基本問題》(1873年第1版與1876年第2版),以理論權威和實際改革家的身份向馬克思主義發起進攻。馬克思正在進行經濟學研究,恩格斯放下正在進行的《自然辯證法》的寫作,於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寫作了《反杜林論》,批判了杜林的錯誤觀點。[1]P361
一、《反杜林論》的曆史背景
《反杜林論》是恩格斯在批判德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杜林的鬥爭中縮寫的論戰性著作,於1877年1月——1878年7月陸續發表在《前進報》上。“這部著作決不是什麼‘內心衝動’的結果,恰恰相反”。這是《反杜林論》一書三個版本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話,也是恩格斯創作《反杜林論》的初衷。恩格斯之所以直截了當地指明,迫使其放下正在進行的手頭研究“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然決斷。[2]其主要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麵。第一,消除杜林的惡劣影響。這是寫作《反杜林論》的直接原因。首先,杜林打著“社會主義”這塊金招牌,並披著科學的外衣宣揚他的謬論。1875年前後,他以社會主義“改革家”的麵貌出現,著書立說,揚言要在科學中實行一次完全的“變革”,赤裸裸地攻擊馬克思主義。其次,在當時德國所處的國內國際背景下,杜林提出了一些改造社會的實踐計劃,蒙蔽了廣大群眾,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廣泛傳播。第二,加強工人階級政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這也是更為深層的原因。巴黎公社失敗後,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由於德國工人運動組織的兩派(以愛森納赫派為代表的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和以拉薩爾派為代表的全德工人聯合會)合並成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過程中所帶來的負麵影響,黨的理論水平有所下降,在德國工人黨內出現了偏離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潮流。在這種情況下,杜林的謬論在工人黨內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和危害,在德國黨麵前,提出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是以杜林主義作為黨的理論基礎,還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關係到德國黨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更關係到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方向。為了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保證此時的社會主義革命有科學理論的指導,並使剛剛合並的德國工人黨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恩格斯決意批判杜林主義,並且,得到了馬克思的大力支持和讚助。恩格斯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寫下了一係列批判杜林的文章,於1878年7月印成單行本,《反杜林論》這部著名的理論巨著問世。這部巨著,對於捍衛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加強工人階級政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動工人運動的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