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才華(1 / 2)

聽到太子對於冗兵的看法,眾人都認為他這些話很有道理。這個時候。兵部尚書尚書杜如晦道:“太子殿下,以你的看法,當一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聽到杜如晦的話,但是李承乾不認識這個人,但是想到敢直接發問而不經過李世民的估計也是個大牛人。見自己有些遲疑,長孫無忌低聲道,這個是兵部尚書杜如晦。李承乾想雖然自己剛才說過,但是還是禮貌的回答道:“杜大人,剛才我已經說過,解決這個問題有幾個辦法,其一就是,先退役一部分年紀較大的士兵,留下的一部分作為新兵的教官。以一個老兵帶三個新兵的方法即可,可以在戰場上避免過多的傷亡。其二,全力推行府兵製度。但是不僅要以二,或者以三取一。無論在戰爭還是和平年代,都要做到每個青壯男子服過兵役,如果家裏隻有一個壯丁的,就隻參加閑時的府兵的訓練。如果有兩個或者以上的家庭,則聽過輪訓的方式,並且到邊疆或者其他的軍隊,進行二道三年的服役。這樣可以做到民名為兵,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作為一支奇兵出現。同時增加百姓的愛國從軍熱情,減輕國家的負擔和職業軍人的負擔。其三,邊疆戍衛軍隊,可以多征當地百姓為兵,這樣可以士兵在外想家之苦,在敵人來犯時,本地士兵還可以爆發出更強大的士氣和戰鬥力。報國熱情也可以高漲。這些都是我臨時想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父皇和各位大人補充。”而聽到太子剛才的言論,很多有見識的人,都知道幾個問題的重要性,尤其是兵部,他們可是知道,一旦按照太子所說的實行,那麼全國軍隊都將是一次新的革新。這個時候兵部侍郎侯君集道:“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言之有理,不過臣以為如果在軍隊實行完全按照軍功進行獎賞,不論任何私情。那麼久更好了。這樣全國的軍人都將爆發出更強的戰鬥力。”論功行賞是一個軍隊必須的準則,而唐朝就是這樣,所以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都是空前的強大。

上麵的李世民也點頭道:“承乾說的不錯,這個方法可以實行,兵部盡快整理出來,把優勢和缺點整理好送到朕的書房。朕要親自處理。”李承乾看到自己的觀點被接受了,知道這一關自己也算是過了。其實這個時候,李承乾能夠說出這些,就證明他卻是學了些東西,至少在這方麵就有,而此時的李承乾不過16歲左右,下麵的大臣就有幾個開始轉變自己的觀點。而聽到太子侃侃而談,長孫無忌也鬆了口氣。同時也為太子剛才所說感到欣喜。

這個時候就聽到李世民道:“對於政治,你確實表現出一些不凡之處,那麼你所學的其他的東西該證明表示。”李世民的話一落。就有個人出列道:“太子所說,太子殿下所學很廣,那麼久請太子作詩詞一首,就可知了。”說這個話的是禮部尚書王圭,同樣也是魏王李泰的老師,這個也是長孫無忌告訴李承乾的。剛才長孫無忌就發現太子不認識這些個大臣,但是現在不是研究這個的時候。所以長孫無忌才低聲給他說道。李承乾也不是全部不認識,這裏麵有些大臣他還是認識的。後世的各種畫,各種資料都有點畫,雖說和真人有些差別,但是也**不離十,能猜到。

李承乾想,你讓我作詩,要是以前的這個太子,那麼久會被你難住,但是自己就不會了,心想,我做不來詩,我就去盜,反正沒人告我侵權。於是向王圭道:“那麼久請王大人出一個題目。”聽到太子的話,眾人都吸了一口氣,禮部尚書的知識十分淵博,在魏王府那幫問人裏絕對是牛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魏王和太子不對頭,連帶著老師也被拖下去了。讓他出題不是給自己挖坑嗎。就是李世民也覺得太子這次太驕傲了,不過話已經出口,他還是隻有先看下去。王圭也是心裏一驚,但是馬上欣喜想到,你自己要犯這個錯誤,那我就不客氣了。於是對太子恭了一聲道:“那就請太子作一首關於誌向的詩詞。”這個就比較難,但是李承乾聽到誌向的時候,就知道了一首他心裏最喜歡的詞,心裏有了計較,李承乾清了清嗓子道:“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