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朝臣聽到李承乾的話後,心裏波濤起伏,既是震驚於太子的文采,更是震驚於太子的誌向,對於唐朝開國的這些大臣而言,輔佐一個有雄心抱負的君主,那是他們的夢想。和君主一起建立不朽功勳,揚名立萬流芳百世是這些人畢生的追求。
聽到太子的這首詞,知道他有如此的雄心,自比秦皇漢武,還多以他們不如自己,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儲君,未來的皇帝,那麼久憑他的詞就可以吵架滅族了。同時在抒寫自己的 時候,把周圍的大臣們也誇獎了下。我們都是風流人物嘛。
李承乾不知道,這首詞再表達自己的誌向的同時,也同時把李世民心裏的誌向給描述了出來。所以李世民聽到太子的詞後,心裏十分激動,不過他能夠不表現出來而已。這首詞就像是為自己打造的一樣,自己一身的追求就是建立一個不朽的功績,超越漢武帝和秦始皇。他沒有想到的就是他不怎麼看好的太子有如此的抱負,所以從這一刻開始,李世民就開始的認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而不是以前的虧欠和所謂的應該立長廢幼。
震驚的有李恪和李泰幾人,心裏都在想這個是以前那個滿口仁義道德,事實上背地裏囂張跋扈的太子嗎。而李恪心裏就有些慶幸,還好自己得到消息,太子回來了,沒有把自己推到浪尖上。而李泰的想法就是這個一定是別人所作,碰巧被他遇上然後拿來用而已。所以他一點也不認同有才華,別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太子在東宮的時候,一點不聽老師的話,而且把東宮搞得烏煙瘴氣的。怎麼可能忽然之間有如此的才幹呢。
而岑文本和長孫無忌則是滿臉高興,岑文本除了是長孫無忌的老師外,還是大唐的宰相,所以為了有一個如此優秀的太子,他是該高興。而長孫無忌高興的就是,太子之位算是保住了。隻要以後表現優秀,那麼他就是未來的皇帝。自己長孫一脈也就沒有壓錯寶。
不管下麵大臣的反應,李世民大聲叫道:“好一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承乾希望你真有超越秦皇漢武的誌向和實力。為我大唐開創萬世基業。”聽到李世民的誇獎,下麵的大臣就明白皇帝的意思了。所以都閉口不談立新儲君的事。但是這個時候,魏王李泰出列說道:“太子殿下回歸是件喜事,而且太子文武全才,如今太子知識豐富,可喜可賀。剛聽太子殿下說武藝也有成就。那麼請太子殿下給我們演示一下。”本來李泰是想讓太子再作一首詩詞的,但是後來想到能夠做出剛才那樣豪放有氣勢的詞,可能真的有文采。所以突然想到太子說文治武略均有成就,所以才向李世民覲見讓太子表現下他的功夫。而且都深信,除非天縱奇才否者七個月內不可能練就一身非凡的武藝和深厚的知識。
聽到李泰的話後,李世民有些怪李泰不識時務了,剛才自己給他找台階下,如今反而得寸進尺。不過看到太子處變不驚,看似胸有成竹的樣子,李世民也好奇是不是真的在其人幫助下,做到文武全才,除開他是個皇帝不說,他還是個父親,哪個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本事。
於是也答道:“太子以為如何?”太子聽到後,沒有猶豫的答道:“那兒臣就放肆了,不知道父皇怎麼以為該如何演示?”本以為太子會找借口推遲的李泰有些傻眼,不止是李泰朝廷大臣全部都是一個想法忙著牛太能吹了吧。難道太子真的是天縱奇才,以前自己沒有發現,隻是這次遇到了高人指點就成就非凡。要不然就是太子腦殼有問題了,大家都值得哦啊以前的太子可是什麼功夫都不會的。不過這些都隻是在大腦裏想想而已,沒有人敢說出來。
李世民想了想道:“擺駕演武場,諸位相隨。”從剛才李承乾的談吐和那首詩看來,李世民到 是真的的認為,太子確實學了東西。而且學的很淵博,但是一個新的疑問又出現了,太子的那個異人師父是誰?還有,太子難道真的天縱奇才。又或者這個不是真的承乾,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情況就實在是太特殊了,而且危害極大,要是被人利用,嚴重點那麼大唐如今剛好換來的成果就有可能被人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