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氣虛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進展(1 / 3)

心氣虛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進展

臨床研究

作者:陳輝 古遠雲

【摘 要】心是人體各項生理功能的基礎,而心氣虛主要是由於心髒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引起的。它可以出現在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風濕性心髒病和貧血性心髒病等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本文就近年來心氣虛證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作一回顧。

【關鍵詞】心氣虛;臨床與實驗研究

心是人體各項生理功能的基礎,而心氣虛主要是由於心髒及全身機能活動衰弱引起的。1980年全國冠心病辨證論治研究座談會製定了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氣虛證的中醫辨證試行標準:心悸、心慌、氣短乏力、舌質淡胖嫩或有齒印,脈濡或沉細結代、心悸、心慌。必備心悸及其餘兩項[1],1986年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專業委員會修訂了“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規定心氣虛證的臨床表現是心虛+氣虛。心虛的表現為:

(1)心悸、胸悶。

(2)失眠或多夢。

(3)健忘。

(4)脈結代或細弱。

具備兩項,其中第一項為必備。

氣虛的表現為:

(1)神疲乏力。

(2)少氣或懶言。

(3)白汗。

(4)舌質胖或有齒印。

(5)脈虛無力(弱、軟、濡等)具備三項。

並指出心氣虛患者應考慮有射血前期/左室排血時間(PEP/LVET)比值增大[2]。1990年l0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學會修訂後的診斷標準為:氣虛兼有心悸者。氣虛的共性表現為疲乏、氣短、舌質淡胖嫩或有齒印、脈沉細,或結代、促脈[3]。目前多沿用此標準。本文就近年來心氣虛證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作一回顧。

1 心氣虛證的鑒別診斷研究

目前中醫書籍中心氣虛證的鑒別診斷,大多指“心血虛證”、“心陽虛證”、“心陽虛脫證”、“心肺氣虛證”、“心脾兩虛證”、“心膽氣虛證”,劉強等[4]將與心氣虛證所含症狀有重疊的常見中醫證候進行聚類挖掘,通過分析它們與心氣虛證的相似程度,凸現與心氣虛證最相似的證候。結果表明:肺氣虛證與心氣虛證的相似程度最高。臨床上應該注意心氣虛證和肺氣虛證的鑒別。避免誤診。

2 心氣虛證的臨床研究進展

心氣虛證是中醫的一個證候,它可以出現在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風濕性心髒病和貧血性心髒病等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

2.1 脈象分析研究

丘瑞香等[5]通過71例心氣虛證、67例肺氣虛證患者和53例正常人左右寸脈圖各參數對比分析,發現心氣虛證左寸脈圖重搏前波、降中峽明顯抬高,升支速率明顯變慢,收縮期時限變短,心氣虛證左寸局部動脈血管內壓力和外周阻力增高,動脈管壁張力增大,應指較為有力,指感相對較強。提示左右寸脈與心肺髒氣存在某些內在聯係,進一步為寸口脈分候髒腑理論提出新的佐證。

2.2 心氣虛判別函數研究

潘毅[6]等對心係疾病的心氣虛、非心氣虛患者用八導生理記錄儀進行了心功能檢測。用所得數據建立了心氣虛證診斷的判別函數,其判別準確度為85%,使心氣虛證型診斷的計量化、標準化、客觀化得以初步實現。朱炎[7]檢測了冠心病心氣虛證、非心氣虛證及正常人各30倒的脈搏圖,探討脈圖參數改變與血液動力學之間的關係。運用Bayes逐步判別分析法,建立了脈圖的冠心病氣虛證、非心氣虛證和正常人的判別函數。袁肇凱等[8]建立了中醫心病氣血辨證計量診斷指數表,根據指數表計算症征積分,心氣虛、心血虛、心脈瘀三證的回代檢驗的符合率(%)分別為92.70、93.20、94.98,前瞻檢驗的符合率(%)分別為84.61、81.82、87.50。為進一步開展中醫心病氣血辨證的客觀化研究提供了臨床診斷依據。

2.3 弱脈的研究

李紹芝[9]認為弱脈作為心氣虛證的一個客觀診斷依據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建議將脈圖參數作為診斷心氣虛證的一個客觀指標,因為心氣虛證患者的脈圖參數變化有一定的特異性。主要是脈圖總麵積減小和波幅降低。謝夢洲等[10]發現心氣虛組弱脈的發生數與正常人組有顯著性差異(P

2.4 心氣虛與心功能的關係

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心氣是推動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心氣虛必然影響血液的運行,從而導致血瘀。心又為五髒六腑之大主,心在液為汗,故心也與津液的輸布和排泄有著密切的關係。心氣虛無力推動津液的輸布和排泄,可導致水濕泛濫。由此可知,氣虛血瘀、陽虛水泛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病機理。其中,氣虛陽虛為本,血瘀水泛為標。因此可以認為心氣虛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變化。鄭源龐等[11]應用阻抗心動圖對冠心病之心氣虛與心氣未虛者的心功能不同特點以及兼有標實證對心功能的影響作了較深入的探討,結果表明心氣虛者的心輸出量、心肌收縮力、心室順應性和血管功能等均較心氣未虛者明顯下降。

李十紅等采用脈衝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測定左室舒張功能的變化,結果顯示心氣虛患者有左室舒張功能異常,表現為舒張早期血流速度(E)的減低及舒張早期血流速度(A)、A/E比值、等容舒張期(VRT)的增高。周欣等[12]比較胸痹(冠心病)心氣虛與非心氣虛患者左心形態及功能超聲測量數據的差異,發現心氣虛組與非心氣虛組的左室射血分數和心肌缺血程度仍在正常值範圍,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超聲測量左室腔和左心房大小、左室心肌厚度、左室每搏量、心輸出量、心肌缺血範圍,結果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認為心氣虛並非等同於臨床上的心功能不全,超聲測量雖在正常範圍內,但射血分數表現為正常低值者,對胸痹(冠心病)的病程進展的判斷可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