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何謂“道”(2 / 2)

所以,道家中,最強的便是太上一脈,尤其是劍道,更是無比霸道。

《太上忘情錄》,專注講得是劍道,即便如此,大道諸多,想要感悟,不分各道。

現在,道家典藏,又有幾個凡人能看懂?又能有幾個人能悟道?

就是那些身為道家子弟,口中常說的無量天尊,恐怕也是假道而已,早就物是人非,不是老子所說的那些道了,早就變味了。

當年,洛河修煉《太上忘情錄》誤入歧途,原因有很多,第一是入道未深,第二是入世未深……

每個原因,都有可能誤入歧途。

即便是修煉過一次的劉念,麵對最難的道教修煉秘典,依然要小心謹慎,否則,還會重蹈覆轍,身死道消的可怕後路。

劉念盤腿坐在床上,閉上眼睛,穩定心神,呼吸平穩,這是道家修煉的簡單口訣,即便他沒有修煉過,但是也看過電視上演的,小說裏麵寫的方法。

雖然有些無稽之談,但是也有幾分道理,不可不試。

《太上忘情錄》是《道德經》的延伸。

兩者不在一個層次,但基本相同,劉念不敢托大,隻能從《道德經》的基礎打起,然後才敢頓悟《太上忘情錄》。

《道德經》的第一篇,就是對道得闡述,這是修煉者對道得認識,想要修煉,並且踏入大道,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道”?

“道”,是踏入修煉的大門,是通往強大力量的路,是開啟宇宙的鑰匙,是闡述力量的奧妙所在。

試問,想要修煉的人,連“道”都不理解,怎麼能在“問道”修煉中走的更遠呢?

“道”雖然虛無縹緲,但卻真實存在,它在任何地方都會出現,沒人能看得見它。

隻有“悟道”的人,才能窺其形,探其奧妙。

所以,道可意會,卻不可言傳。

引述《道德經》第十篇:“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意思精神與形體合一,能不分離嗎?

答案是不能,雖然道家主修元神,最終還要跟身體合一,達到那永恒的道。

不管是修煉精神,還是形體,都是道得一種,無需太過區分罷了!

引述《道德經》第四十二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這一句,劉念深有感悟。

根據《道德經》上所說,道產生統一體,統一體產生對立的兩個方麵,對立的兩個方麵產生第三者,第三者產生萬事萬物。

萬物內部,都包含著陰陽兩個對立的方麵,它們在交衝中得到和諧。

引述《道德經》第四十三篇:“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駕禦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力量,能進入沒有空隙的東西裏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十分柔弱,平靜時,給人一種輕柔。

它滋潤萬物,乃是生命的源泉。

當水變化成另一種形態,比如堅冰,它可以摧毀一切。

水,時而強大,狂暴時,波濤洶湧。

不同形態的水,將有不同的力量,不同的力量,將會帶來不同的傷害。

所以,水是道得一種,看似柔弱的水,卻有可怕的一麵。

正印證了《道德經》所有的那句,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陰陽相生相克,劉念對道的理解,已經有了深刻的感悟。

所以,修煉《太上忘情錄》,也算是有了心得感悟,與洛河所修煉的道,完全相反,但道相同。

PS:戚少為了感悟“道”,竟然將《道德經》看完了,總共有八十一篇,蘊含天地之道,九九歸一之數,老子真乃氣人也!有興趣的兄弟們可以看看,或許在你人生迷茫的時候,也能悟出不一樣的道。上至治國安邦,下至為人處世,都有無盡的道!